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怎样才算君子。孔子说:“先把要说的话付诸实践了,再说出来。”
子贡在孔门弟子之中,能言善辩,说话很多,承诺很多,所以孔子针对其特点做了回答。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案例。同时,这也体现了儒家“敏于事而慎于言”的人格取向。其实,说话也应当恪守儒家的“中庸”原则,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同事之间,无话不谈固然很亲密,但是往往言多必失,有可能有意无意制造是非,制造隔阂,制造距离。师生之间,也并非话越多越好,很多时候需要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艺术境界。比如提问,把话说透了,就会产生“地板效应”,谁都能懂,问题就不能成为问题,教育效率归于零;话说得太过含蓄,又往往产生“天花板效应”,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提出的问题谁也不懂,谁也无法思考,那也是问题。
“慎言慎行”是华人的普遍性人格特征,相比热情洋溢的西方人“心直口快”的人格特征,无所谓好坏,只是风格不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是成事者、成功者的行为风格:有计划,先执行了,再说下一步;有追求,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情,也不放弃长远的规划;有梦想,用生命的每一天去编织;只争朝夕,行胜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