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有效载体

子曰:“《诗》三百 ,一言以蔽 之,曰‘思无邪’ 。”

【注】

①《诗》三百:《诗》,指《诗经》,共305篇,三百是举其整数。②蔽:概括。③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駧》中的一句。“思”是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译】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纯正无邪’。”

【读】

孔子整理的《诗经》,作为文学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伦理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教材,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完整意义上的教科书。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里的“兴”,就是陶冶性情,让学生振奋;“观”,就是通过《诗经》学习,学会观察,了解社会风俗,了解政治生态;“群”就是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交往,甚至学会外交;“怨”,是表达感情,表达思想,表达态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诗经》的确是最好的文学教材、最好的伦理教材、最好的审美教材,承担着养护学生心灵的重要使命。由《诗经》开启的诗教传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宝贵智慧,诗教可以陶冶性情,可以激发想象,可以点燃激情,可以涵养诗心,可以让人优雅高雅。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今天,如果没有高雅文化的市场,没有高雅文化的需求,仅仅依靠世俗文化,必然走向颓废、走向萎靡、走向消极。民族文化传承需要载体,诗歌是很好的载体,诗教是有效的方法。

读这一章,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的问题。《诗经》的国风,起源于周代最高统治者创建的“采诗制度”,又叫做“采风制度”。派出专门官员,收集各诸侯国的民歌。这些民歌原汁原味,体现了民俗、民风、民心。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因此而真实了解民风、民情、民心、民意,由此而形成了反思和纠错机制。就是这种反思和纠错的自觉,才使得周代文明有八百年历史,截至目前,仍是人类历史上最长命的王朝。以采诗制度,形成反思和纠错机制,这是至今依然有深远现实意义的智慧。 LfXJeI8qKsJjgS2APMEnTsm6CP/pGm21QXpTWakCkQekEtPh4S/fDU+yFpXtcKH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