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不患 ① 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①患:忧虑、怕。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是庸人自扰的烦恼。很多人,读了几本书,就生怕别人不知道,喜欢炫耀。别人不知道、不了解,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才能不够卓越;读了几本书,那算什么?有什么值得好骄傲呢?读一辈子书,试试看,越读书就越知道自己的浅薄。很多人,做了几件事,就生怕别人不知道,喜欢到处宣扬和报道;其实,做实事长才干,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刘邦和朱元璋也许命格都很好,但是他们在创业阶段的九死一生的逆袭、千千万万的失败难道不是财富吗?没有那数不完的失败,哪有最后的九五至尊。
不了解别人才是悲哀,也是不幸。孔子儒家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了解别人,如何知道别人的长处?如何向别人学习?孔子儒家提倡“就有道而正焉”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如果不了解别人,不知道谁是道德高尚者,又如何走近他向他学习而提升自己呢?不了解谁是贤者,又如何能够向贤者看齐呢?不知道谁是不贤者,又如何能够避免重蹈覆辙呢?
儒家“反求诸己”的智慧是建立在了解他人的基础之上的。人,作为社会动物,一方面,必须走近人,必须走进人,必须在与人的交往交流中去实践自己的理想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也必须甘于内心宁静,因为非宁静无以致远,敢于面对孤独,甚至享受孤独,然后才可以有所成就。世界上任何成大事者,没有一个不是内心强大的。内心自信和信念坚定成为行为自觉,成为生活常态和生命状态,人生就步入立于不败之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