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贡曰:“贫而无谄 ① ,富而无骄,何如 ②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③ ,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④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 ⑤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 ⑥ 者。”
①谄:巴结、奉承。②何如:怎么样。③乐:乐道。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见《诗经·卫风·淇澳》。切,切割骨头。磋,锯锉象牙。琢,抛光玉石。磨,打磨石头。强调精益求精。⑤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均称其名。⑥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算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却乐于道,富裕而好礼之人。”子贡说:“《诗经》上说‘切割骨头、锯锉象牙、抛光玉石、打磨石头’,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我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了。”
贫困而不趋炎附势不错,但安贫乐道更高贵。如果安于贫困,期待躺平而躺赢,等待天上掉馅饼,臆想地利长金银,那不是孔子儒家的思想。孔子儒家的思想是安于暂时的贫困,只争朝夕,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以更高的姿态摆脱贫困。
富而不骄不错,但是富而好礼更值得称道。富而好礼更难。何至于此?因为我们丢掉了传统。不少知识分子在贫困时期恪守信仰,富贵了却忘乎所以,迷失信仰,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人生何其荣幸!年轻时候因为对儒学有初步接触,也融入灵魂,能够有期待和坚守。贫困之时,坚信“后生可畏”,坚守本心本性,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学习和教育研究;偶有迷茫和虚度,也能在“吾日三省吾身”中克服,在逆境中奋进,在磨砺中前行。人生何其荣幸!即便是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时期,也能不忘初心,恪守简朴、简洁、简单的生活方式,读书不辍,治学不辍,追求学术进步和境界提升。人生或许有很多的变数,但是,本心本性不能变,对事业的执着与热忱不能变,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忠诚不能变。唯有不断地切割,不断地修正,不断地雕琢,不断地打磨,才能逐步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