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3】信近于义

有子曰:“信近于义 ,言可复 也;恭近于礼,远 耻辱也;因 不失其亲,亦可宗 也。”

【注】

①近:接近、符合。义:属于儒家伦理范畴,指思想和行为符合普世价值标准。②复:实践、履行诺言。③远: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亦可以译为避免。④因:依靠、凭借。⑤宗:效法。

【译】

有子说:“讲信用必须符合道义,才能履行承诺;恭敬必须符合礼,才能远离耻辱;据此行事能使亲人和睦,也就值得效法。”

【读】

抱柱守信,是著名的歌颂坚守信用的成语。用先秦儒家的信义观来衡量,真的值得歌颂吗?不值得。有子的观点认为:讲信用,必须符合道义,必须符合大义。抱柱守信中的男子,为了与女人的约会承诺,洪水来了,却抱着柱子等待心爱的女人,结果把命弄没了。愚蠢至极,首先对得起自己爱或爱自己的那个女人吗?其次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吗?再次,对得起来此世一生的责任和义务吗?愚蠢守信,完全不符合人道,不符合孝道啊!先秦儒家不仅反对愚忠愚孝,还反对愚信。有子的这种观点,在《孟子·离娄下》中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什么样的情况才“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呢?比如:执政党对人民的承诺,应该践行;国家对人民的承诺,应该践行;最高司法机关对人民的承诺,应该践行;政府各部门对人民的理性承诺,应该践行;学校对社会的理性承诺,应该践行;教师对学生的理性承诺,应该践行。但是,没有道义、非理性的承诺等,无须践行。践行承诺的标准,就是承诺本身符合道义。

历史上有刺客 因为激于道义放弃承诺,不杀赵盾而流芳百世。为什么呢?还得从晋灵公(前624—前607年)说起,他是春秋时期臭名昭著的君王:大量征收赋税以满足奢侈淫逸的生活;从高台上用弹弓弹射行人,享受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就把厨师杀了装在筐子里,让宫女们用车载着经过朝廷以威吓朝臣。这家伙坏事做尽了,但是不听劝谏,刚开始有人劝谏,他还有所收敛,后来谁劝谏就杀谁,赵盾是晋国忠臣,德高望重,屡次劝谏,晋灵公虽没杀他,但是很厌烦,于是派遣 去刺杀赵盾。 接了任务,天不亮就去了赵盾家里行刺。 来到赵盾家里,天依然没有亮,赵盾已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因为还早,赵盾就和衣坐在门前打盹。见此情状, 没有下手,他退了出来,深深感叹:“时刻不忘恭敬,是人民的倚靠。残害民众的倚靠,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不信。进退都违背忠信,还不如自己去死!”于是撞槐树而死。义是什么,这里的忠信就是义。 因为不盲目信守承诺,而赢得千古美名。今天把“抱柱守信”这样的成语拿出来宣扬,是激励人还是杀人呢?

谦恭是美德,“德不孤,必有邻”,谦恭可以赢得朋友,但是必须适度,过分的谦恭就是谄媚,换来的只会是颐指气使,是对方的不尊重和不珍惜,是自己的屈辱与沮丧。儒家的诚信观和江湖侠士的诚信观有本质差别,先秦儒家提倡的谦恭也是有底线的。

谦恭是美德,“德不孤,必有邻”,谦恭可以赢得朋友,但是必须适度,过分的谦恭就是谄媚,换来的只会是颐指气使,是对方的不尊重和不珍惜,是自己的屈辱与沮丧。儒家的诚信观和江湖侠士的诚信观有着本质差别,先秦儒家提倡的谦恭是有底线的。 +1ubCLdhuQJCpmlPZioQt28Sg4FGHcI/fi05i3879P2vOMgpIruPYePDr+mY7t7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