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君子不重 ① 则不威,学则不固 ② 。主忠信 ③ ,无友不如己者 ④ ,过则勿惮改 ⑤ 。”
①君子:该词一直贯穿本章首尾,后面每一句都省略了主语“君子”。重:庄严持重。②本句可见孔子已经开始探讨学习风格和学习品质的问题。③主忠信:以忠信为主要人格特征。④无:同“毋”,不要。不如己:不与自己同类。⑤过:过错、过失。惮(dàn):害怕、畏惧。
孔子说:“君子,不持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牢固。忠诚信实,不与志趣不同者交朋友,有了过失不害怕改正。”
准确理解这一章。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君子的含义。君子既不是专指统治者,也不是专指上位者,更为广泛的是人格成熟者。先秦儒家是道德本位主义者,汉代以后,被称为官本位。第二个关键点:君子是整个句子的主语。也就是说君子人格,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稳重,不稳重就没有威信,不稳重就很难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二是以忠信为主要人格特征。三是没有朋友不与自己志同道合,这一点很多注者都翻译错了: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显然不对;那身处最高位的人的朋友在哪里?最底层的人岂不是没有朋友?大家都去攀高枝,这与孔子的伦理学主张绝对相背离。四是犯了错误不害怕面对和改正,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不害怕错误,勇于面对,勇于改正。在《论语心读·学而第一·1.4三省吾身》中,曾参已经懂得了孔子儒家的智慧,并不是被动等别人来批评,而是主动反思,每天多次反思,发现缺点,发现问题,然后改正缺点,解决问题。这是何等主动、何等积极的人生态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