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2012年调查统计显示,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且估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是全球最大的疾病负担;大约15%的人会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经历抑郁,一次抑郁发作会持续4~8个月,但复发是很常见的,大约50%的抑郁症病例会在5年之内再发作一次。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报告称,在经历过抑郁发作的人中,只有25%的人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全球有成百上千万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Santomauro等人(2021)的研究显示:2020年之后,世界范围内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分别增加了28%和26%。其中,年轻人更容易受到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影响,且在20~24岁的人群中达到顶峰,这个年龄段的群体多为大学生。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面临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求助水平更高,但主要采取非专业的求助方式,在进行专业求助时,仅有19.4%的人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2.8%的人选择求助医院的医生(李凤兰、周春晓、董虹媛,2016)。这些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在遭遇抑郁的困扰后,寻求专业帮助的行为并不多,而更倾向于选择自助的方式进行缓解。
其实,个体情绪体验内容的呈现形式大多是前语言的,人们有时很难准确地用语言来表达。往往艺术形式更能够穿透意识的重重阻碍,直达无意识层面,帮助消解心理问题。曼陀罗绘画属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一种形式。曼陀罗最早来自梵语和佛教,象征着人们所认为的宇宙构成,以及佛国净土的坛城。而最早把曼陀罗应用于心理治疗的人,正是对心理学领域和艺术领域影响深远的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荣格(Carl Gustav Jung)。为了处理与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分道扬镳导致的情感冲击,荣格在那几年中几乎每天绘制一幅曼陀罗,这些曼陀罗图案象征着他的内在精神写照。通过曼陀罗绘画,来重建内心的秩序,实现心灵的有序、平衡与完整。推广者芬彻(Susanne F.Fincher)也认为,曼陀罗唤醒了自性的影响力和秩序,能够为自我创造神圣的空间和庇护场所;胡泽(Anneke Huyser)认为,曼陀罗绘画可以表达个体潜意识中隐藏着又试图表达的渴望,满足个体对完整性和整合的需要。
曼陀罗,作为所有原型中的中心原型,它连接了东方与西方,能够将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和意识整合起来,预防与修复内心的分裂,重整内心秩序,使人领悟人生意义,明晰人生方向,最终实现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本研究试图在了解大学生抑郁风险特征、曼陀罗绘画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曼陀罗自助干预绘本,并透过干预实验检验绘本对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最终实现绘本的完善与推广,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
作者
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