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绘画完成后,如何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获得对绘画者内在心理的认识与理解呢?根据绘画分析理论,一般可以从颜色、结构与意象三个方面对曼陀罗进行象征性分析。且在分析和解读时,需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颜色三维理论对于分析曼陀罗绘画中的色彩具有借鉴意义。该理论认为红、黄、蓝是众多颜色中最基本的颜色,三种颜色被称为主色。它们两两组合之后形成橙、绿、紫三种次色。三种主色与三种次色之间又存在三对互补关系:蓝对橙、红对绿、黄对紫。色彩是具有情感表现力的,色彩的不同,给人带来的情绪体验也会有所不同。针对曼陀罗绘画中的颜色进行分析,是以颜色自身的象征意义以及颜色所引发的联想为基础的。
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意象及含义:
红色。冲击力极强,通常被想象成血液、烈火、红花,象征着血腥、对生命的热爱、激情、活泼、希望、喜庆。同时红色既是女性的自我认同又是男性的阿尼玛(男性心中的女性意象)。
橙色。温和的色彩,通常被联想为夕阳、花瓣、橙子,象征着权力和权威、对自然的热爱、温暖而又有食欲、幸福。若男性的曼陀罗中橙色过多,反映其内心与男性充满竞争;若女性的曼陀罗中出现橙色,意味着对父亲的依恋或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或者有较成熟的阿尼姆斯(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象)。
黄色。明亮的颜色,通常被联想为太阳、光明、钻石及黄金,象征着温暖、智慧、权力、追求、骄傲及神圣。对于男性而言,曼陀罗中出现黄色代表其拥有强大的自我功能;对于女性而言,则意味着积极的阿尼姆斯。
绿色。中性色彩,既有蓝色的沉静又有黄色的明朗。通常被联想为草地、树叶、生命及未成熟的果实。象征着自然的法则、健康的成长、滋养生长中的事物的能力、循环和更新。
蓝色。梦幻感的色彩,被联想为天空、大海、水晶,象征着放松、平静、意识清明、无意识、孤独、庄重、母亲、智慧。
紫色。紫色是一种冷红,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暗含了一种虚乏和死亡的成分,通常被联想为花朵、巫女和紫水晶,象征着神秘、高贵、沉稳、财富、权贵者。
棕色。在橙色基础上降低了明度,通常被联想为大地、枯萎腐烂的植物,象征着母亲的支持、脚踏实地的现实感、死亡和腐朽、过去的某种记忆、冷静、成熟的自我。
白色。可无限发挥的不具颜色的颜色,被联想为雪花、白云、婚纱和生病,象征着圣洁与纯净的意识、空灵和平、神圣、虚弱的自我。
灰色。介于黑白之间,象征着冷淡、无助、反省等,通常会联想到乌云密布的天空,压抑、灰蒙,也意味着丧失与病痛。
黑色。通常被联想为黑夜、乌云、死亡,象征着神秘未知、无奈、恐惧、崇高肃穆。黑色使用情况的变化往往是疗愈发生的线索。
单一的色彩并不能满足人们复杂的审美需求,无序的色彩并置更不会产生和谐的美感。曼陀罗绘画作品亦然,在分析其作品时除了单一色彩的意义分析之外,还需要对各色彩间的关系予以分析。陈灿锐、高艳红(2014a)对曼陀罗绘画中的色彩间关系做了描述,分别为:主次关系、补色关系、冷暖关系、调和关系和明暗关系。
主次关系。曼陀罗内主色(红黄蓝)反映人类基本内驱力,次色(绿紫橙)则反映了内驱力形成的心理特点,其含义一方面来自本身,另一方面来自构成它的两种主色的意义。如主色蓝色与母性相关,黄色与父性相关,绿色是蓝色(母性)和黄色(父性)的结合,意味着生命和滋养。
补色关系。色彩中的补色有红—绿、黄—紫、蓝—橙,曼陀罗内存在补色关系往往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色彩效果,意指对立的紧张关系。具有生命力、欲望的红色与控制束缚的绿色形成对立;透露出自律、自治的黄色与同母亲连接的紫色存在冲突;对亲密关系渴望的蓝色与对权力事业追求的橙色存在矛盾。
冷暖关系。一项研究显示,当室内装饰陈设一致时,面对不同冷暖色的墙面,个体在温度上的主观感受会有7℃的差异(宋爽,2015)。在六个基本色中,红橙黄系统为暖色系统,看见它们时会使人血液循环加快,感到温暖,象征着外向、热情、有意识和强大的自我。绿蓝紫为冷色系统,看见它们时会使人血液循环减慢,感到寒冷,象征着内倾、冷静、无意识或虚弱的自我。若曼陀罗呈现中心暖外周冷,暖色调向外辐射,冷色调向内收缩,使曼陀罗内外能量能够融合,陈灿锐等(2014a)也将其称为典型曼陀罗。
调和关系。色彩的调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色彩,形成秩序的现象。分为单色明度调和、同色系调和、近似色调和、对比色调和及补色调和。其中同色系和近似色的调和只需通过明度或纯度的变化就能获得较为丰富的色彩效果,相对较易;对比色和互补色的调和相对较难,一般通过面积调和(增加或减弱对比色各自的面积,以一种色彩为主)、同一调和(在对比色中加入一种“媒介色彩”降低色彩纯度,媒介色彩多以黑白为主)、分隔调和(在对比色间加入一种颜色,使两色得到强化或减弱)的方式来实现(宋爽,2015)。曼陀罗中的色彩调和程度反映绘画者自我注意力以及整合对立的能力,调和越好证明其内心越和谐、情绪越平稳。若绘画者为男性,意味着其阿尼玛发展成熟;若为女性,意味着自我功能发展良好。
明暗关系。通过不同程度混合白色或黑色,产生不同的色彩强烈程度即为明度。若白色象征意识,黑色为无意识,那么明度越强意识功能就越好。另外,明度与彩度越高代表越活泼,若过度则可能是亢奋;反之亦然,越混浊代表身心越疲惫与衰弱。
线条是绘画作品中最基本的要素,任何画作都是由线条和色彩构成的。曼陀罗中的线条与个体的自我功能密切相关。
在曼陀罗绘画作品中,短线条占比多,暗示个体自制力弱,情绪起伏大;长线条占比多,暗示个体自制力强、情绪稳定;线条长短不一,暗示个体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绘画者若在曼陀罗绘画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直线,代表个体刚正不阿,较为理性;反之若运用了大量的曲线,代表个体温润圆滑,较为感性;细长直线给人一种紧张感,僵硬直线给人一种死板感,柔和线条给人一种平和感,尖锐线条给人一种攻击感。流畅连贯的线条暗示个体果断协调,有良好的自我觉察和现实感;断续不连贯的线条暗示个体缺乏勇气与安全感,有较差的自我觉察和控制力。此外,浓厚的线条代表着个体自我力量较强及控制性较好;但过浓也可能预示着紧张;过淡可能体现自我力量不足、抑郁或顺从;线条浓淡不一、缺乏规律性,说明自我协调能力较弱、情绪不稳。
曼陀罗绘画是在大圆中完成的,绘制时如何处理圆心与圆周的关系,就体现了曼陀罗绘画作品的方向性,同时也体现了自性的整合功能。
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将圆形称为“有感应的结构”,它是所有图形中最具向心力的,给人一种向中心原点聚集的视觉感(Marcia,2003)。简单圆形结构能够产生简洁的矢量集合和清晰的知觉效应,比如外部轮廓大圆象征宇宙与时间的轮转,有向心和离心的矢量集合,在空间上形成联结。曼陀罗作品表现出由外向内汇聚的向心力时,创作者本人正在施展自身的凝聚功能,滋养自我,但需要警惕创作者对自我的攻击性。曼陀罗作品表现出由内向外发散的离心力时,若画作的中心弱,暗示创作者疲惫虚弱;若中心强,则暗示创作者自性强大,但也要警惕创作者向外的攻击性。若曼陀罗作品的中心不明确,暗示创作者身心不协调,处于混乱之中。此外,内圆又反映了形式上的循环性,在整体和部分之间建立了内在联系。
曼陀罗绘画中的空间结构即方位,有上、下、左、右、中心和外周,每个方位都具有特殊的意义。现代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深受身体的影响。比如:下边意味着低头,上边意味着抬头;写字一般是从左到右,所以左边预示着过去而右边预示着将来等。关注方位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曼陀罗绘画作品所传递的信息。
根据经验和相关分析心理学学派的理论可知,曼陀罗的“上”往往代表着精神、意识、灵性和智慧,“下”代表着物质、无意识、本能和欲望,“左”代表着过去、母亲、内向和情感,“右”代表着未来、父亲、外向和思维,中心是自性某个功能的意象性表达(见图3-5)。此外,这些结构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非固定不变。
图3-5 曼陀罗结构意义图(陈灿锐、高艳红,2014a)
任一绘画作品必然构成某个形状,而不同形状所蕴含的意义也有所不同。陈灿锐、高艳红(2014a)对曼陀罗绘画作品中常见的形状做了象征分析。具体如下:
三角形。带有尖锐的“角”,除了给人一种紧张、对立感,也有自我向自性集中、进取的力量感。
五角星。是完美和美丽的象征。五角星若是正向的,暗示向上和聚集;若是反向的,暗示向下和分解。此外,若画中呈现两点朝下、一点朝上的五角星,象征着自我认同、成就价值感。
方形。意味着实诚、值得信任,也代表着秩序规则、理性正式。
菱形。是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图案,象征着辟邪物、胜利。在中国的经典纹样中,饰有红色飘带的菱形是八件宝物之一。
圆形。圆形结构本身的完整性和闭环性,象征着无限、团结和保护,此外,其柔美的曲线也常象征温暖和舒适。
螺旋纹。象征着繁衍和生育。
在对曼陀罗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时,绘画者无意中所绘制出来的形状往往携带着丰富的无意识信息。如果作品中常常出现某个特定的形状,则需要关注其所象征的含义,进而揭示绘画者内在的心理状态或冲突。
意象是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在意识层面的表现形式。因为原型是人类所共有的,所以原型意象具有共同性。而曼陀罗绘画作品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自性原型的某些功能,比如保护性、凝聚性、整合性、方向性和神圣性。而曼陀罗中所绘制的意象,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自性的特定功能。但一个意象不一定只对应某个特性,而是可能蕴含其他特性的含义。陈灿锐、高艳红(2014a)对曼陀罗中典型意象的含义进行了分析。
自性的保护性是指它以保护者的意象出现,能够增强个体的安全感和勇气。具有保护性的意象包括:
莲花。西藏密宗中胎藏界曼陀罗的原型就是一种盛开的莲花。普度众生的佛多是脚踩莲花或端坐于莲花之上的。因此,莲花寓意着承托与抱持,如同母性,保护着自我。
宝剑。宝剑象征着力量和勇气。剑是一种武器,可以用来对抗敌人,也可以用来驱除魔障,具有增强自我的功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刀、剑也有锐利的边缘,可以用于切割,让事物分开。所以,宝剑也具有将意识从无意识中提升、驯化无意识的功能。
城堡。城堡能够在战争中起到安全和防御的作用,因此城堡具有保护的意义。越是坚固的城堡,越象征了个体对外在风险与威胁的抵御能力。在藏传佛教的曼陀罗绘画中,中间的本尊外围多绘制四方形的城堡,具有守护圣地和主尊之意。
盾牌。盾牌可抵御锐利的武器的进攻,更有安全感。曼陀罗作品中的盾牌意味着个体在面临外界的压力和威胁时,为了保护被动或脆弱的自我而出现的保护机制。特别是圆形或有logo的盾牌,保护自我的意味更浓。
翅膀。翅膀虽在很多时候寓意着梦想和自由,但低垂、包裹的翅膀往往也有保护的意义,这种保护和守护可能多来自重要的他人。
除此之外,绘画中的怀抱、鸟巢、雨伞、栏杆、城墙、大门、弓箭、长矛等都可能与自性的保护功能有关。
自性的凝聚性是指自性能够将注意力汇聚于自我,具有稳固和强化自我的功能。具有凝聚性的意象包括:
眼睛。眼睛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它用来收集外界信息,象征着光明与睿智。看事物时,需要通过眼睛的注意才能看清,所以它意味着注意力和凝聚力。在曼陀罗绘画作品中,绘画者经常绘制眼睛,这往往也象征着一种审视和寻找。
转轮。转动的轮子会产生向心力,能够让周围的事物围绕它进行转动。而被转动的部分保持在一定的轨道上永恒旋转,因此象征着自性的凝聚功能。与此相关的意象还有旋转木马、旋涡、风车等,都有转轮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箭头。曼陀罗作为在圆内进行的绘画,常会出现多个箭头指向中心的情形。而此种状态分布的箭头,也具有凝聚的意义。
在判断自性的凝聚性时,多从结构本身的向心力、绘画者的投入程度、画面的细腻程度等来判断,而单一的意象比较难直接体现自性的凝聚性。
自性的整合性是指自性具有协调并化解对立冲突、维持内心和谐稳定的功能。具有整合性的意象包括:
太极。太极是中国的经典图式,也是国人最熟悉的象征,同时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代表。太极图由阴鱼和阳鱼构成,代表二元对立的统一。阴阳在圆的统一体中互相转化、互相发展,最终又构成阴阳共存的和谐整体。
十字架。如果说太极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象征,那么十字架就是基督教文化最重要的象征。十字的核心是由竖轴和横轴的交叉点构成,是将二元性合二为一的整体。两条轴可分别代表时间和空间、物质和精神、肉体和灵魂等二元对立。周围的四点象征四位一体,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若中间再单设一个中间的核心,则象征着核心与四周的统一。
卍。卍是佛教吉祥的标志,寓意着“万德吉祥”。它可以看成是由中心的十字架和外周四个表示方向的线条组成,凸显了完美的整合。卍的四只手分别代表着生存的四种状态:神的境界、人间、动物界及阴间,也代表着一年四季的周而复始。
桥。桥象征着将两方做沟通和连接,借由桥,人们可以穿梭于此岸和彼岸。此外,桥还象征着生活阶段的过渡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曼陀罗作品中的桥,也可能是个体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联系;或是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沟通;抑或是内在不同部分之间的交流。
彩虹。彩虹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彩虹一般是雨过天晴的象征,意喻着经历了一番艰难的过程或暴风雨的挑战,内心的某个方面已经整合有序了。
衔尾蛇。衔尾蛇大致形象为一条蛇(或龙)正在吞食自己的尾巴,结果形成一个圆环。荣格认为衔尾蛇的意象反映了人类心理的原型。衔尾蛇的符号蕴含着净化力量的魔咒,它代表着低级的统一,表面完整,但是缺乏分化出来的本质。
除了这些特定的意象,曼陀罗绘画作品中颜色的冷暖色分布,线条的曲直搭配,结构的向心与离心,意象中的阴阳、雌雄、好坏等,无不体现出自性的整合性。
自性的方向性是指自性具有引导个体成为整合又具有独特性的人的倾向。尤其是当个体在面临困惑和迷茫时,自性会发挥指引性的功能来为个体引导方向。跟方向性有关的意象包括:
星星。星星往往在黑夜中出现,且给人带来希望和指引。在星空中,启明星和北斗七星是重要的星星。启明星暗示着光明即将到来,具有启发智慧、促进领悟的意义。北斗七星是辨认其他星座的指标,找到它们后,就可以用来寻找北极星,从而用来确定东南西北的地理方位,因此也具有锚定心灵方向的隐喻含义。
指南针。绘画作品中所绘制的指南针,往往能直观体现方向与指引的意义。有的时候仅是简单绘制指针,都具有此意。需重点关注指针的方向及指向的内容,这些对于作品的解读及内心方向的明晰具有价值。
灯塔。灯塔可为夜里航行的人指示航行路线或提示危险。因此,灯塔象征着通过智慧的光芒,引导个体从无意识中或迷失自我中获得方向。
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指代表集体潜意识中的“智慧和知识”或“非凡的洞察力”,是人类祖先适应环境而积淀的人格化表现形式。荣格对此有切身体验,并将其命名为“菲利蒙”,经常在其梦中或曼陀罗绘画作品中出现。智慧老人的存在,能够使人们在遇到难题时获得灵感或顿悟。
迷宫。迷宫与清晰的方向和指引相反,它象征着自我找不到方向和意义,迷茫和彷徨的心情。此时个体的自我听不到自性的召唤,陷入复杂难辨的混乱境地,它是自性指引功能的反面,也象征着个体正试图寻找和确认正确道路的过程。
当曼陀罗作品中出现具有超能力的意象时,往往表达出自性的神圣性。自性的神圣性多以神话故事中的神灵或具有法力的法器来表达。具体意象有:
太阳。太阳象征着力量,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上帝、君王或帝王。所以,太阳经常代表父性原则,是自性的重要象征。太阳于男性而言,象征着其理想化的自我;太阳于女性而言,象征着其内心的男性特质。日出日落也成为诞生、死亡、复活及不朽等重要象征。黑色的太阳往往象征灾难、死亡、恐惧,或象征无意识。
月亮。月亮与太阳相反,象征意义与女性有关。因月亮多出现于晚上,而晚上的人正处于无意识、非理性的状态,所以它又象征着情感。月亮于男性而言,对应着其内心的女性特质:月亮于女性而言,象征着其理想化的自我。此外,月亮还有满月、亏月和新月的月相变化,这象征着个体心理能量的增减状态。圆圆的满月由于具有完美和明亮的特征,也与自性原型对应。
闪电。闪电被古人视为天神,具有令人畏惧的威力。一道闪电出现在夜空中,能够刺破黑暗,带来觉知,因此闪电也象征着洞察与智慧。人们也习惯用灵光一闪来形容顿悟的状态。荣格认为闪电代表一种突如其来的、出乎意料的、脱胎换骨的心理状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意在使人去趋近个体的整体性,完成自性化。
宝珠。宝珠多出现于曼陀罗的中间,中国的经典纹样中也经常会出现二龙戏珠的图样。宝珠在传说中出自龙王口中,具有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威力,体现出自性相对于自我具有强大的神圣力量。佛教中的宝珠又称如意宝珠,寓意自然流露出的清净光明、普照四方。
龙凤。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奉为民族的图腾,凤凰被奉为吉祥动物。龙象征着威严,也象征着吉祥,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龙的精神,中华民族的子孙是龙的后代,远渡海外的华人也透过认同为龙的传人来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情感。凤凰是鸟类中雌雄结合最完美的象征,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也是人的心理整合的象征。从发展来看,凤凰是一个多元化的产物,是建立在巫术与鸟图腾的结合之上的,融合了各个时代与不同部落所崇拜的图腾。凤凰的雄性气质类似于鹰,自信、坚强、独立、刚烈;凤凰的雌性气质有温和、善良、合群、纯洁之意。凤凰是百鸟之王,也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主尊。曼陀罗绘画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佛教中的主尊意象,比如释迦牟尼佛、如来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等。这些佛教主尊,寓意着慈悲宽容、乐观豁达、驱邪避凶或吉祥如意。同时,佛教主尊的绘制,可提升内在的安全、宁静,或促进了悟的发生。
曼陀罗绘画作品中还经常出现动物,动物往往象征着无意识中的各种能量与动力。在荣格绘制的第一幅曼陀罗作品《万物体系》之中,存在大量动物意象,比如盘在剑上的蛇、邪恶的怪物和怪物的幼虫(毛毛虫)、长有蝴蝶翅膀的老鼠、长有羽翼的蛇、张开翅膀的圣灵的鸽子等。他也在《关于曼陀罗符号象征》一书中说:“动物通常代表无意识被统一于曼陀罗之中的本能力量,这种本能的融合是自性化过程的一个前提。”蛇在曼陀罗中经常出现,它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包括:①性;②邪恶与诱惑;③伤害、憎恨与仇怨;④治愈;⑤智慧。鱼也经常出现在曼陀罗绘画之中,它的象征意义包括:①心理积极的资源;②无意识;③性;④阴阳鱼代表和谐统一。鸟经常出现在曼陀罗作品中的上方,代表对自由的向往,荣格认为鸟象征着与物质对立的精神。蝴蝶是由毛毛虫蜕变而来,象征着心灵的蜕变与转化,也象征着自我更新与重生。蜘蛛在弗洛伊德那里象征着既让人害怕又充满愤怒的母亲,蜘蛛网可能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可能意味着思维的缜密性,另一方面可能意味着控制或陷阱。蜜蜂象征着勤劳、务实、奉献与投入。
除了动物之外,在绘画作品中还常出现乌云雨滴,多象征个体的心境和负性情绪,尤其需要关注大片的浓重的乌云和密集的雨滴,能够直观反映负性情绪的程度。抑郁个体的绘画作品中还常出现锁链、链条这些意象,寓意压抑与被束缚,也象征内在心理能量的停滞和受阻。骷髅头往往意味着死亡或挑战,也可能寓意重生和新的开始。
陈灿锐等(2014a)对曼陀罗绘画作品如何进行分析,提出了五条指导性的原则。
系统原则是指在分析作品时,不仅依靠有关颜色、结构、意象象征等理论对作品进行解读,同时也需要结合绘画者对作品的描述、所产生的情感和生成的觉察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连续原则是指在分析作品时,要结合绘画者之前所绘制的曼陀罗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而不能仅依靠某一次的作品就给绘画者下定论。同时也可以结合绘画者前后作品在颜色、结构、意象使用等方面的变化,来对绘画者的改变进行分析和评估。
深入原则是指在分析作品时,能够深入绘画者潜意识层面的内容,尽可能让绘画者在分析中加深对自我的认识。绘画治疗本身涉及心理投射,绘画者会将潜意识中的内容投射在绘画内容上,对潜意识内容进行意识化,是分析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绘画治疗这一手段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建构原则是指在分析作品时,应该与绘画者一起去探索、共同发现作品所表达的意义,而不是以分析者为中心、以分析者的判断为标准。绘画作品所传达的意义没有绝对客观意义的存在,绘画者的感受、理解及意义的发现,对于理解绘画作品有着重要价值。有了共同生成并接受的解释,才更容易融入绘画者的体验,从而对其产生指导。
积极原则是指在分析作品时,应尽可能让绘画者从作品上看到其内心的积极资源或面对危机的力量,而不是一味地指出潜在的问题或夸大问题的严重性。个体所具备的资源或力量往往是蕴含在作品之中的,比如有些抑郁的绘画者会在曼陀罗中绘制黑白的戴着铁链的人的时候,在头顶上绘制一只彩色的蝴蝶。这只彩色的蝴蝶所象征的自由和破茧成蝶的意义,可能本就是当事人内在的一种向往及蜕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