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干预最常见的方式是个体心理治疗,其次是多成分干预,后者通常包括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物治疗。Cuijpers等人(2011)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心理治疗对成人抑郁症的治疗是有效的,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问题解决治疗、行为激活治疗等,且心理治疗类型之间的差异很小。此外,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对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与药物治疗的疗效大致相当。心理治疗是治疗师与患者进行多次面对面的会谈,它要求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治疗师,患者有可以接受治疗的时间,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且方便在居住地和医院之间来回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其在抑郁人群中的应用。一些自助形式的心理干预方式随之发展起来,其中既包括线下的自助干预形式,也包括与网络结合的线上自助干预形式。
针对抑郁症的干预,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他助形式的心理干预是专业帮助的重要手段。针对抑郁的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分析治疗、人际关系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森田疗法和正念疗法。
精神分析针对抑郁的干预,多集中于让患者意识到抑郁症的潜意识内容。此种干预以人格重建为目标,并聚焦于童年期的创伤经历对抑郁形成的影响。试图帮助其了解自责、自罪所导致的抑郁的本质是对重要爱的对象的攻击转向了自身。在协助其完成攻击的表达时,帮助个体最终完成同重要客体心理上的分离。精神分析治疗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3~6 年,治疗彻底可预防抑郁的再次发作。
人际关系治疗将抑郁看作当前所发生的不愉快的人生境遇引发了与丧失和负性体验相对应的图式,即时的情感结构被激活,进而引发了抑郁症的主观体验。人际关系治疗集中解决人际关系所导致的危机,比如丧失、角色冲突、角色转换或关系技巧的缺陷等。一般包含12~16 次的心理治疗疗程,治疗中主要探讨抑郁心境与相关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帮助当事人改变人际行为和环境,人际功能及外在环境的改变会减轻抑郁的症状。
认知行为治疗针对抑郁的干预效果更多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检验,也是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干预手段。它认为抑郁症的发生并非由应激压力事件直接导致,而是经过个体的认知加工,在消极和非理性的认知模式下促成的。贝克的认知理论假定患有抑郁症或有抑郁倾向的个体有一定的特殊认知模式,这种认知模式在遭遇针对弱点的特定压力或压倒性的非特定压力时,可能被激活。当被激活时,往往会主宰个体的思考,产生与抑郁症有关的情感和动机。认知行为治疗可针对抑郁症的症状,帮助当事人客观地了解他的自主反应并作出调整。在修正负面认知的过程时,帮助当事人识别认知和痛苦情绪间的特定联系,并培养更成熟的思维,适应环境的思维会更加复杂和多变,认识到很多外在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森田疗法是一种东方独创的治疗抑郁的心理治疗方法。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森田正马(Morita Shoma)对抑郁的看法是,抑郁症患者时常放任自己的感受,使自己的感受严重脱离了客观事实而产生的症状。而不安等负性情绪强烈的人,总是期望在最佳的条件下再付诸行动,当情绪不稳定时,总是期待等情绪好转再说。森田疗法的目标是:纠正“症状不消除就无法进行正常生活”的消极想法,而是树立“无论有无症状,先从眼下事情做起”的现实优先观念。精练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森田疗法不直接针对情绪症状开展工作,而是鼓励当事人带着症状投入现实生活和任务。
正念疗法与森田疗法有相近之处,其思想渊源都更接近东方文化。正念治疗认为个体会习惯于去摆脱痛苦,但这些摆脱痛苦的努力非但不能让我们获得解脱,反而会把个体囚禁于想竭力挣脱的痛苦之中。而抑郁症的反复发作,也多是对目标和结果的过分执着所导致的。正念疗法的干预方向是对所遭遇的一切都保持觉知、接纳,从而安然地面对。而这份安然面对的觉知可以改变个体与身心现象的关系,带来疗愈和转化的力量。
自助形式的干预是利用心理学的技术,借助书面材料或多媒体程序引导和鼓励人们做出改变,从而改善自我管理的干预方法,主要分为线上自助干预和线下自助干预。
线上自助干预是将心理学疗法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电脑交互的界面,以清晰的操作步骤,高度结构化的多种媒介互动方式(如网页、漫画、动画、视频、声音等)来表现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计算机化干预程序并非使用“自然语言”,而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模拟人类咨询师,无法做到移情、临床诊断,或是与当事人建立工作同盟。显然,设计这些干预程序的目的是促进当事人掌握更好适应社会的认知和行为调整方法、提供心理教育、提升自助练习的效用、帮助治疗师减少需要重复解释的专业知识(Wright,et al. ,2002)。这些网络化的治疗基于各种不同的心理治疗取向,包括接纳与承诺疗法、人际疗法、冥想和心理动力疗法等,而以认知行为治疗最为广泛(Guha,2017)。针对抑郁症的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也受到较多的关注,在其干预程序中,通常包括单元的日程安排、负面思考、识别负性自动思维、挑战非理性信念、确认核心信念和归因风格、问题处理、睡眠管理、逐步暴露、渐进式放松等模块。其中最常见的自助软件是Deprexis、MoodGYM和Beating the Blues。这些软件主要是通过教会用户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减轻抑郁症状,适用于成年抑郁症患者。它们会鼓励用户将程序中学会的技能应用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最终达到自助干预的目的。
线下自助干预即在线下所开展的干预研究。在所有的自助资料中,最常用的是书面材料。书面材料既有为抑郁症患者设计的特异性书籍,也包括手册、传单。Smith等人(2017)对重性抑郁症患者的一项研究表明,无指导的认知行为治疗自助书阅读干预与有指导的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均能有效缓解抑郁状况。除此之外,由于近些年正念疗法的兴起,自助正念疗法也开始更多应用于针对抑郁的干预。Kvillemo等人(2016)的研究显示,自助式正念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大学生人群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以缓解胃癌手术患者和妇科癌症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胡鑫玲,2020;王杰,2020)。
结合国内外研究来看,基于各种疗法的专业网页、App及线下的自助式干预已成为当下心理干预的新形式。2022 年底ChatGPT聊天机器人程序的发布,也将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模拟人类咨询师,促进拟人化心理咨询服务的发展。
结合大学生求助行为的特点和自助干预形式的发展,对于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如果能在出现轻度的抑郁时便及时辅以自助干预,对其抑郁情绪加以控制,防止抑郁症状加重及有效扼制恶性事件的发生,这对于在校大学生群体来说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