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慧禅师名宗杲,或单称曰杲,一字妙喜。张魏公浚因抗阻和议,见恶于秦桧,出知永州。宗杲宿与魏公有交往,因咏《神臂弓偈》,遂以语涉谤讪,连坐,编管衡州。自绍兴辛酉,逮庚午夏,再移梅州居住,计受编管十有七年,居衡十年,居梅七年。讫丙子始北返,先住泉南小溪,及洋屿,再主径山。张侍郎九成,曾与师参究禅悟,亦因抗争和议忤秦氏,出贬邵州,旋移南安一十四年。九成北返至赣。大慧禅师适从梅阳来会,两人联舟东下。此可证明,大慧与宗杲,是一人而非两人也。当时随宗杲来梅之徒众,实不乏人,而法宏、道光、仰山、净逊、修仰、了明六人为最著。居梅亘七年之久,宗门法语轶事,留遗于梅者当必不少。《五灯全书》(清超永编辑)载大慧所著《语录》有八十卷。今著录于《续藏经》中者,仅有《正法眼藏》六卷、《杂毒海》二卷、《宗门武库》一卷而已。其余散见于各法嗣著述中,亦尚有可掇拾者(余所收集抄出,编为四卷,名曰《大慧禅师语录辑补》)。《州志》据《王志》载,大慧,南宋杭州径山寺僧,以忤秦桧,贬梅州安置,寓西岩寺,著有《语录》。今不传。
又一条采《舆地纪胜》,宗杲坐于张九成谤讪,还俗。得责衡州,又徒【徙】梅州,是区宗杲与大慧为两人矣。阮《通志》亦沿其谬而不之检,甚矣,著述真不易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