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互文理论的核心观点

互文理论将文本放入文本系统,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文本的意义,是文学批评分析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互文”已经成为文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重要方法。互文理论的价值在于它涵盖了作品之间彼此交错、互相依赖的各种表现形式。同时在互文研究中,引语、暗示以及模仿、转写等手段,使得互文概念有了具体的内容,但遗憾的是互文并没有在理论上明确下来,反而由于被不断定义或被赋予新的意义,互文成为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这一原因在于互文的含义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界定,“一是作为文体学甚至语言学的一种工具,指所有表述(基质,substrat)中携带的所有的前人的言语及其涵盖的意义;二是作为一个文学概念,仅仅指对于某些文学表述被重复(reprises)(通过引用、隐射和迂回等手法)所进行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互文基本思想的梳理,我们发现:互文最初被用作表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某一文本和其他与之相关文本之间的关系,一切文本皆存在互文关系;二是某一文本通过引用、模仿、转写等方式,致使这一文本与其他文本发生关系,互文关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形式链接。正是这种不断区分和阐释致使互文产生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前者趋向于对互文概念做出宽泛而模糊的解释,关心如何通过互文摆脱原有的结构和认识范式,使文本的解读脱离线性,走向立体扩散。这一方向以克里斯蒂娃、德里达为代表。后者则有悖于克里斯蒂娃最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意图,趋向对互文概念做出精确界定,将其作为一个可操作的描述工具。这一研究方向以热奈特为代表。

尽管互文理论在研究中被不断修正、定义,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无论是涉及文本的产生还是对文本的接受,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不同文本之间存在着程度不等的联系,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相当复杂。互文作为一种文本理论,同时也是一种语篇分析的方法。通过互文,我们能够识别语篇中不连贯的现象和语篇互异的成分,能够明确各种类型的上下文标志及其组合形式,有利于我们对文本之间的联系展开具体的技术操作,探求语篇之间由于互文关系而产生的各种语篇功能与表达效果。

通过对互文发展历程的梳理和核心观点归纳,我们可以得出关于互文的一个基本观点:不论是文本的镶嵌,还是文本的转化,抑或是文本之间的关联,都是一个文本在另一个文本中切实地出现。一个文本关联着其他文本,并对文本的结构产生着影响。将文本放在一个文本系统中可以更好地解读当前文本。互文研究方法突破语篇或文本之间的线性规约,契合人类发散思维本质,适应了文本分析发展的需要。

互文作为一种新兴的文本理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思想,强调文本的系统性、关联性,符合现代文本理论的发展趋向。互文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的研究范围,注重将外在的语境或影响因素文本化,一切语境或因素,无论是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都变成了文本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互文取代了传统,文本性代替了文学。同时互文理论将其他理论的合理因素吸纳,使得互文在自身阐释上具有了多维度的可能。文学研究层面的互文理论主要是从三个层面进行:文本的对话、主体的对话和文化的对话。而“以语篇研究的角度视之,互文理论的精髓在于它另辟蹊径,以全新的理论向度构筑了文本网络世界,用‘互文’这个命题极其准确地提炼出并摹写出文本网络世界中文本间最普遍、最核心的空间结构和互动关系,概括了文本新向度的指向功能,揭示出人类关于文本写作与阅读认知过程的普遍规律,开启了语篇研究的新论域”

将互文理论引导到语篇语言学中来,能由此生发很多有价值的研究领域,对语篇语言学中的回指、衔接手段等研究都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互文的研究方法不仅能从本体上揭示语篇结构规律,而且能对语言运用,特别是现代科技条件下涌现的语言现象,给予透彻的理论分析和充分的结构阐释。因此,我们不仅要将互文概念引入篇章语言学研究中来,更要将其发展成为语言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将是语言学,特别是关注语言意图与语言形式变化的修辞学的一个新的学科生长点。 /fuNFVJPLaIIMuvfiMWofwelvvFwZ1mzslNwRvtNO423UmajfiVrC7S7VeHMu31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