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语篇互文分析的目标

总的来说,就是在保持互文理论基本内涵的前提下将互文理论语言学化,使其成为篇章语言学理论的有机构成,既能涵盖传统互文语篇研究,又能对新的语篇现象进行合理阐释,从而从一个侧面推动语篇语言学在适应现代语言生活的情况下深入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坚持形式和意义相互验证的原则,发掘语篇的互文关联,以及这种关联在语篇组织和结构上的功能,进而建立语篇互文分析的研究范式。这主要涉及对以下三个方面问题的解答:

(1)语篇之间借助哪些形式手段或标记实现了互文关系?

(2)语篇互文关系的类型有哪些?如何确立划分标准?

(3)语篇互文形式和功能存在何种对应关系?

针对上述研究目标,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明确互文基本概念,建立语篇互文分析的理论系统

为了完成这一核心任务,必须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互文理论做深入的语言学角度的理解和阐释,为本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论证和建立一套完整的术语,为理论解释和方法操作的顺利展开准备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这套理论和术语既是创新的,又能与篇章语言学的研究传统保持一个衔接承继的关系,并且能为互文理论扩展到词汇、语法及语义、修辞研究提供一个平台。主要包括:

(1)明确基本的语篇互文概念:语篇、文本、互文、互文本、主文本、源文本等。语篇或文本的范围要包含文字、图像、音乐等多种媒介载体。

(2)揭示语篇互文结构存在的不同层次与时空关系。

(3)发掘指称在语篇互文关系建构中所起到的作用。

如指称是建立语篇互文关系的主要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指称都能建立起互文关系。能够建立互文关系的指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文本的指称,即通过指称将一文本嵌入主文本中;二是对文本外对象的共指关系,即两个文本共同对同一对象进行指称、表述。前者定会造成互文关系,后者则要借助一定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二者必须在同一时空的框架下进行。

二、提取互文理论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观点,建立语篇互文分析框架

互文理论带给语言学研究的启示在于:它强调文本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依赖性,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这些文本间的关联可以表现为引用、模仿、重构等多种语言形式,这些形式不仅存在于同一文本内部,也跨越不同的文本和媒体形式。基于这一核心观点,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语篇互文分析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识别互文元素:首先,我们需要识别文本中的互文元素。这些元素可能是对其他文本的引用、模仿或重构,也可能是与其他文本共享的意象、主题或结构。

分析互文关系:其次,我们需要分析这些互文元素之间的关系。这可能包括分析它们是如何在文本中形成互文链的,以及这些互文链如何影响文本的整体意义。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这些互文关系是如何反映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的。

探索互文功能:再次,我们需要探究这些互文元素和互文形式在文本中的功能。它们如何增强文本的说服力、构建特定的情感氛围、反映社会文化背景,或是实现其他交际目的。

跨模态分析:最后,如果文本涉及多种模态(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我们还需要进行跨模态的互文分析。这包括分析不同模态之间的互文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构建文本的意义的。

通过这个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互文现象,揭示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同时,这个框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评价各种语言作品,理解它们在社会、文化和认知层面上的价值和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分析框架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文本和研究问题进行调整和扩展。同时,由于互文理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中,因此这个分析框架也需要随着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篇际互文为例,篇际互文主要包含词语形式篇际互文(形式标记表现为相同关键词)、话题形式篇际互文(形式标记可以表现为新闻追踪、专刊、专栏等)和多模态语篇篇际互文。多模态语篇篇际互文中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大量涌现的语言—图像的篇际互文形式。图文关系建立的形式标记可以是“见上表、见下图、图1”等。语言文字和图表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是先图后语或是先语后图,或是交叉论证。这种语图互文形式带来了语篇结构与功能的新变化。

三、选择并发掘典型而有理论价值或社会价值的语篇互文现象作为分析框架实施的具体项目

首先,研究对象包括一些现有研究已经关注到的现象,它们一旦进入我们的分析框架,将会呈现出新的面貌,包括在以往的研究中难以注意到的性质。例如,引语是语篇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语篇研究只涉及引语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形式的引语。但是,如音乐、图像、动画等多模态文本也可以作为引语被嵌入其他语篇中,参与语篇结构的建构,如生物课本中的动植物插图、地理书刊中的山川河流等。因此,传统引语研究难以涵盖和解释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情况下出现的新的语篇现象,诸如多媒体和博客等语篇的引语形式。同时,引语的语言表现形式也有了新变化,如引语内容前面加上引导词“什么”“怎么就”等表示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内容的引用,但这种引语的意义和功能相较于普通引语已经发生较大变化。

其次,研究项目一定要有新的发现,在通常的语言使用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往被忽视的互文现象以及以往的语篇研究在诸多方面存在不平衡现象。篇章互文的形式、语义和功能相当复杂,需要在对比互文语篇材料基础上,寻找与篇章意义相对应的限制条件与形式标志,进而发掘出新的互文现象。如一个语篇与其他语篇实现关联的方式是语篇的嵌入,不仅两个或多个语篇之间可以互相嵌入,一个语篇由于内部话语层次的不同也可以将自身的一部分或整体嵌入自身。

再次,要涉及当前由于交际媒介(如网络、电视等)和交际理念等的变化而出现的新现象。特别是在当前多种媒介融合背景下,传递的信息已不再由单一媒介组成,而是文字、数据、图像和声音等融为一体的超文本语篇。与传统语篇相比,网络大发展时代的语篇现象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规律,是多种媒体技术的综合体。语言文字(字体、种类、颜色等)、非语言符号(表情符号、标识等)、图片、视频、音频等,它们都可以作为意义的载体,执行着信息传递的功能。全方位调动视听符号成为当前叙事语篇的一大亮点。因此,有必要从语言理论高度探讨和解释新的语篇现象。如对超文本语篇及网络语篇的分析,以及对融合了语言和图像等多种媒介的广告语篇的互文分析,等等。当然,所有的这些分析必须在语言学化的框架下进行。

最后,建立统一的理论与方法将互文现象的分析贯穿起来。通过对互文语篇分析理论系统和研究框架的建构,并结合对传统语篇现象和新出现语篇形式的分析,我们最终会确立一个统一的理论和方法,将这些互文现象全部贯穿起来,建立科学系统的语篇互文分析范式,有效指导语篇教学以及语篇互文结构的分析。 fAjX1ccTDuXM/lhuJuslLB7vVMYL/yE86K6DtOWUmTpjg71+Y1au65hf6sz0b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