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人生不需要绝对的正确

快乐比正确更重要

#问答林景新#

10年前,有个读者加了我微信,她说喜欢我写的文字,所以每天都把我朋友圈写的文字拷贝保存下来,时时发在她的朋友圈里。

10年来,我写了数百万文字,但写过的许多文字已经湮灭于记忆中。现在我常常去看这个读者的朋友圈,找回自己。

他者,就是自己。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镜像。借助他者的镜像,我们才能照出自身。

#问答林景新#既是我与朋友们的思想互动,每一次提问也是一个思想震荡的镜像,能让我们在思考人生真理的同时瞥见人生的不足。

向我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我并不知道所有的答案。只是在探索人生大命题的终极答案上,我从不怯场。越宏大的命题,越容易回答。

人生的命题比相对论更复杂。人生不需要绝对的正确,但需要绝对的快乐。

祝你快乐。

01

:教授,打扰您了。我想问,为何一年前对我无微不至呵护的男人,现在却对我漠不关心?世上不存在真正的暖男吗?

答: 每个男人都是暖男,看他暖谁而已。

02

:老师,之前被我怼过的同事现在晋升了,我该如何解决这个危机?

答: 发信息给他:“××,恭喜你升职,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当时怼你,是因为我嫉妒你。现在我依然嫉妒你,但我要恭贺你,因为你实在有才华。”

“马屁”拍到这个份上,叫他无法发作。

03

:教授,在34岁的时候跳出体制,会有什么后果等着我?

答: 35岁很快就会等你……

04

:林老师早上好。怎样才能在演讲台上不紧张?

答: 必须接受紧张。但是告诉自己,即使紧张也不影响发挥。

05

:林,是不是年纪越大越难爱?

答: 不是年纪越大越难爱,而是年纪越大越知道哪些不是爱。

06

:老师,我是西藏的公务员,老家是成都的,因为距离原因,我想辞职回家,但又碍于现有工作稳定和现在的经济形势不敢辞职,您能给我一点建议吗?

答: 人生不过一碗饭,去留不过一念间。不必总追问自己应该去还是留,你唯一要追问的是什么事情能够让自己活得生机勃勃,然后全力去做那件事情,你最终就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无悔。

世上许多人只是活着,只有很少人活得生机勃勃。人生正确选择的标准就是让自己活得更加生机勃勃。

向前行,不犹豫;向后望,不后悔。

07

:林老师在生活中会有困惑的时候吗?假如有,您又是怎样去面对与选择的呢?如能自己走出人生困惑,是否就意味着人生的修行开始了?

答: 困惑无法避免,只要你的思维在流动。但困惑并不一定有答案,也并不一定需要答案。就如宇宙源自时空归零的混沌一片,当你追寻人生的终极意义时,有可能最终的答案就是混沌。

当我困惑不解时,我更多的是静静等待,等待困惑自我消解,或者等待时间把我带离。没有什么悲伤抵挡得住时间,正如没有美好抵挡得住遗忘。

08

:老师,有媒体说电子游戏会毁掉下一代,您怎么看?

答: 30年前,人们忧愁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20年前,人们忧愁互联网会毁掉下一代。

现在,人们忧愁电子游戏会毁掉下一代。

事实证明,没有任何力量会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09

:公司有一个快退休的基层员工总跟我作对。老师,我要以牙还牙,还是忍让?

答: 危机冲突处理有一个理论叫“幸福让”。当对抗尖锐时,幸福感强烈的人必须为他人优先让步。这无关道德,只关乎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斗争中,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失去的只是锁链;对于有产阶级来说,失去的可能是整个世界。

10

:老师,我对孔子所说的“仁者不忧”这句话一直不太理解。有人可以做到没有忧愁吗?

答: 仁,就是克己复礼。仁者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以,仁者不会强求改变别人,只会改变自己:内心有敬,外在有让。

一个不与天下争的人,内心只剩下宁静与自由。仁者不忧不是仁者没有忧愁,而是从容接受生命中出现的一切。

接纳一切,宽容一切,这就是仁者,这就是为何不忧。

一个不与天下争之人,内心只剩下宁静与自由

11

:我的孩子今年高考失败,我认为他应该去选择一所差一点的学校继续读,他却坚持去跟朋友搞音乐创作,不想读书了。我该如何做?

答: 如果孩子高考失利,他告诉你想去做歌手、创业或独自远行,你应该尊重他。只要他自己真的有规划、想法和一定的准备,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

人生漫长,一次考试的失败对一生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但父母的尊重能给孩子带来自信。自信的人生总会粲然绽放。在爱的排序中,尊重比给予更让人动容。

12

:有一天,忽然发现某个熟悉的人是坏人,我们应该对此持什么态度?

答: 如果有人跟我说某人是坏人,我会对这种定性不置可否。我见过放荡的人深情款款的一面,见过彬彬有礼的人恶狠狠的时刻。

13

:老师,我看了您关于人生理想的主题对话,很有感触。我有个问题:做老师是您的理想吗?

答: 在对话中,对方问我:“林,做老师是你的理想吗?”我说:“不!追求自在的生活才是。只是做了老师后发现,这太适合我了。”

人生的痛苦就是想拥有什么,你就缺什么;人生的智慧就是你是什么,你就做好什么。

在追求理想的长路上,我们要永远相信,当下所拥有的都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

14

:老师,我看您的朋友圈已经有10年了,每天都被您生动又深刻的文字打动,更被您坚持写作的精神所鼓舞。我也想写作,您可以给我一个坚持写作最坚实的理由吗?

答: 每到深夜,我就开始用文字来描述人与生活。跟许多人一样,白天我们常常会失望,有时身边最亲密的人反而最令人失望。父严母慈、兄和妹亲、夫妻相敬、朋友如宾,在想象中,这就是美好关系的一切,但现实常常相反。

可是当我用文字描述一切时,生活变得无比阳光、人性变得如此美好。在笔下,这些现实中并不完美的人开始变得完美。有时翻翻朋友圈,看看这些活在我身边的“完美”的亲人与朋友,我的心里有无限的满足感。

在微信朋友圈中,我写过我的父母、朋友、同学、学生、陌生人,在某一层面上,他们都是光芒绽放的。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说:“你不是你笔下的人物,但你笔下的人物是你。”别人以为我是在描述他人,其实我是在描述自己:那些有着完美人格的笔下人物,都是我对自我的期望。

写作不仅是描述,还是一种修行。我不是对文字津津乐道,而是对生活的期望锲而不舍。

15

:林老师好,每次看您的朋友圈,总会被您的智慧点醒。中午我和一位大姐聊天,她点出了我的高姿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说到只有敬畏生命,才能做到真正的谦卑。当下除了难过和羞愧,我突然发现,我对“敬畏生命”的感觉是空的……很想请教您,敬畏生命是什么?您可否给我一些探索的方向。

答: 137~138亿年前,在一场神秘的大爆炸后,宇宙诞生了。大爆炸产生的漂浮物,凝结成了各式各样的星球。46亿年前,我们的地球就这样诞生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来自太空星辰,我们的身体都是星尘,我们的灵魂都是星光。

每一个生命,无论是帝王将相、贩夫走卒,还是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即使是再卑微的生命,其精气神都有浩瀚太空的烙印。月朗星稀的夜晚,你抬头仰望天空,那里万物归一、万籁俱寂,那是我们共同的来处,那是我们永恒的家。那一瞬间,敬畏就会从你的内心升起。

你不需要从理论上理解什么叫“敬畏生命”,只需要多抬头望望无垠的星空就可以了。

16

:林老师,最近有个问题特别困扰我,您博学多识,能帮我分析分析吗?我女儿非常优秀,出来工作后,为了热爱的专业,她拿到了国外几所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准备去深造,需要好几年时间。我支持她出国读书,但希望她回国发展和定居,因为我单身,希望以后能和女儿在同个城市生活,可以互相照顾。可是她的专业目前在国外发展更成熟、更有市场,国内则未起步。另外,她男朋友也喜欢在国外工作。可以预见学成后留在国外发展和生活对她而言才是最好的选择,这跟我的理想生活愿景有差距……想请教您,究竟是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幸福,还是拥有一个平凡普通的孩子更幸福呢?

答: 我读大二那年,母亲忽然对我说:“儿子,我要移民去加拿大。”当年,我不理解母亲的决定,不理解为何母子情缘没有远渡重洋那么重要。她去了北美,我依然留在内地和香港工作,二十多年来,母子每年一见。

4年前,母亲在加拿大退休了。退休那天,我陪母亲去温哥华的教堂参加活动,在路上她对我说:“儿子,你要理解我当年的决定。把你养大,是我对你的责任;选择自己想走的路,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那时我明白了:父母子女情缘,不仅意味着对彼此有互相照顾的责任,还意味着有互相尊重选择的责任。如果你与女儿互相有爱与尊重,情缘就不会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改变。如果她的选择是认真的,就尊重她。尊重就是爱,爱会创造更多的爱。

17

:老师,我最近在看荣格的书,他说,生命是两个巨大的谜团之间的一束光,而这两个谜团是一体的。想向您请教一下,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答: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一书中写道:“世界上既无所谓快乐也无所谓痛苦……只有体验过不幸的人才能体会到最大的快乐。我们必须体验过死的痛苦,才能体会到生的快乐。 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等待’ 与‘希望’中。

动物生理学告诉我们,等待与希望是人类独有的心理机制,这注定动物只能活在现实世界,而人除了活在现实世界外,还可以活在想象的世界中。想象的世界是未知的,像一个巨大的谜团,既有最大的惊喜,也有最大的失望。

我不知荣格是否读过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但他们对生命的描述惊人地一致。生命的光穿过等待与希望的谜团,时而给我们惊喜,时而给我们失望,时而让我们快乐,时而让我们痛苦……活到一定年纪你才发现,原来惊喜会造就失望,痛苦会创造快乐,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硬币的两面,你中有我,密不可分。

18

:林教授您好,我和先生度过了将近10年的婚姻生活,从无到有一步步走到小有成就,两人却从原来的无话不谈变成了无话可谈。我爱上了另一个人,出于道德观念,始终没有踏出线。为了孩子,我还是希望能够跟先生好好过下去,先生也希望我们可以回到最初相爱的样子。然而物是人非,哪能做到水过无痕?人终其一生,应该为自己,还是应该为孩子?

答: 当我们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时,其实潜意识是在问:“他也这样爱我吗?”如果他不如你想象的那样爱你,你就会马上收回你的爱。

人生的一切,除了责任就是交易。人终其一生,都在一场场交易中不断权衡选择:自私的人,时时交易为自己;无私的人,时时权衡为他人。

埃及人认为,一个人只要能明确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日后灵魂就可以升上天堂。

问题1:“这辈子我快乐过吗?”

问题2:“这辈子我让别人快乐过吗?”

10年来,丈夫、孩子让你快乐过吗?

10年来,你让丈夫、孩子快乐过吗?

好好思考,听从直觉。 naByMUcsenivD6zd0Rpmw+pGCCvGL2adPY9IkQWuiGuudMPbsVNa8xCAyKhtlTZ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