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问对问题,你就能找对答案

最好的答案就是问题本身

#问答林景新#

我在学校教授积极心理学,每天习惯性地将一些思考与人生观点发上朋友圈与公众号,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后来陆续有朋友、学生、读者就他们的人生困惑向我提问,希望我进行解答。一开始,我努力翔实地进行回答。后来有一天,有人跟我说:林老师,其实在向您提问后,我自己就感觉已经解惑了。

问对问题,你就能找对答案。

当我们提问时,有时并不是一定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提问是一种自我思考的引导,最好的答案或许就是问题本身。

01

:老师,我心情不好,该怎么办?

答: 不要因为一天心情不好就着急,心情不好的日子还长着呢。心情不好,不是最糟的,因为至少说明你的心还在……有些人,心都不在了。

再说,心情不好一点都不要紧。你看,“不”字说完,“好”不就接着来了嘛。只要情绪在流动,一切就不要紧,不好也会流向好……好也会循环为不好……只要流动,好不好都是短时体验,而不是永久定型。既然不是永久定型,又何须在乎不好?

02

问:我父亲去年8月因为饭后胃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腔感染严重送医院,转院两次,在ICU治疗了四个多月,最后还是在年前去世了。他在病发前两天来我家喝汤呕吐了,我没有及时带他去医院就诊,以致后面的治疗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挽回不了。

父亲去世后,我一直放不下,很痛苦,每天后悔、内疚、自责……觉得自己亏欠他太多了。近几年,因为女儿青春期出现了状况,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女儿身上,总想着今年女儿高考之后就多抽时间陪伴父亲,哪想到现在已经没有机会了。如今我每当想起父亲都心痛不已,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不知道怎样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

答: 阅读完你的文字,我看到你的惭愧之心在跃动。

何为惭愧?觉得自己德行不够,故常怀惭念而生善。唯恐自己未能 尽责,故常怀愧念而努力。 面对父亲的离世,你感到自责、悔恨,这正是惭愧之心在发挥作用。我相信你的父亲是一个有慈悲心之人,所以你要理解,这是父亲给你最后的礼物——惭耻之服,无上庄严。

一个人常怀惭愧知改之心,将会由内而外散发无上庄严的气息,就如穿着全世界最名贵的衣服。

你要把父亲最后的礼物用好,用善念、尽责善待身边每个人,无论是亲人还是萍水相逢之人。

从此,你要比以前更怀善念、更行善行。有一天,走在街头,你或许会看到一个与你父亲面容相似的老人向你颔首微笑,笑容是那么似曾相识,不必诧异——生命如流,只是变幻,从未消失。

生命如流,只是变幻,从未消失

03

:林老师您好,有个问题想咨询一下您:男女之间在年龄(男比女大16岁)、思想、智商、家庭背景、生活阅历、人际交往、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等方面都相差极大,您说这样条件下的婚姻可以做到互补,会幸福吗?我的朋友找了一个比她大16岁的男朋友,现在热恋中丧失了理智,别人苦劝无果……

答: 年龄这个东西,你想起就存在,你忘记就消失。年龄差大小,跟感情融洽与否没有任何关系。

马克思比燕妮小4岁,拿破仑比约瑟芬小6岁,他们一辈子都相处得挺好的。爱只跟尊重、关心与理解有关,跟其他无关。

04

:林老师,我今年大一,我们班很多同学开始谈恋爱,大一就开始谈恋爱这种做法对吗?

答: 同学,读书的时候最好不要谈恋爱,因为太早知道自己缺乏魅力,会让自己缺乏自信,从而影响考试。

05

:林教授,人一旦对某事求而不得生了执念,可以破解吗?怎么破解啊?

答: 你写这句话就是执念。有问题也不要问,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堆问题……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些人纠缠问题,有些人放空问题。事来念起,事去念空。念起,就看着它,毫无保留地接受其到来,然后看着其毫无障碍地离开。 快乐是因为你拥有,不快乐是因为你想拥有。

06

:老师,我觉得许多同学选修您的课不仅仅是因为您的才华和博学,而是因为喜欢您。

答: 如果同学们是因为喜欢我而从此喜欢上学习,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喜欢我。对我而言,这是一种功德。

07

:老师,发朋友圈不就是为了展示吗?为何有些人的朋友圈却设置了三天可见?

答: 欲拒还迎,欲说还休,才是展示的最高境界。

08

:老师,是相爱的人见不了面难受,还是你爱的人在别人怀里更难受?

答: 相爱的人见不了面,说明他不是你的。你爱的人在别人怀里,说明他也不是你的。如果他不是你的,他就跟你无关了。跟你无关的人,何必理他呢?

09

:林教授,如果苦苦追寻一样东西却始终得不到,也自问不具备获得它的有利条件(无天分),是否应该选择放弃,换一片天空和一种活法?

答: 愿上天给你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愿上天给你平常心,接受无法改变的;愿上天给你智慧,分清这两者的区别。

10

:我为什么总是为工作而焦虑恐惧呢?

答: 你只是放大了自我的焦虑与恐惧。职场中的人,谁没有焦虑与恐惧?只是面对这些负面情绪,有些人选择用投入与调整去化解,而有些人只会用茫然继续在工作中煎熬。希望你是前者。

11

:如果心情一落千丈,要怎么克服呢?

答: 为什么要克服?当负面情绪来临时,静静看着它,直面它,迎接它,拥抱它,然后静静看着它离开。情绪如流,念念相续,波波相接,一切无碍。

12

:林教授您好,我和爱人分手了,一直放不下,去哪儿都是回忆,心心念念都是她,想跟她说话,想得到她的关心和在意。怎样才能走出来?

答: 如果你真的放不下,那就真诚地回去找她,用耐心、真爱去找她。带着真诚的心去寻找失去的爱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被你爱的人回头了,你的努力圆满了。被你爱的人不回头,你的努力无悔了。真诚想念一个人,比把她强留在身边更重要。

13

:林老师,想跟您咨询一下,如何开导一个精神内耗严重和脾气不稳定的人?他只要遇到一点不顺心就很烦躁,同时会把冷淡和不友好释放给身边人,比如连续的阴雨天气,都会让他郁闷和烦躁。身边人想要劝说或安慰,却总是找不到好的方法,他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自己又没法消化。

答: 精神内耗严重在精神分析学中称为抑郁型人格障碍(DepPD),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概为2%。这些人长期心情低落,无论境况如何都是怏怏不乐、消沉忧郁,他们自我批评的程度相当高,甚至到了自我憎恨的地步。他们对别人同样严苛,时常表现出敌意。这是一种人格障碍,而不是单纯缺乏修养。

情况严重者需要药物治疗,情况较轻者可以试试以下三种矫正方法:一是改变其对未来的负面预期,引导他们将习惯自责的归因方式转化为局部、外在的归因方式。二是矫正他们的价值衡量方式,鼓励他们以超越过去的自我为目标,而不是一生都在与别人比较。三是减少思维反刍与苦恼自责。精神内耗者最典型的做法就是活在过去的负面记忆中,要引导他们向前看,帮其建立生活信心,用积极的语言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

如果DepPD患者是你的家人,你就用一生的温暖去包容他们吧……如果不是,我建议你放手。

14

:林教授好,我有一个问题,让我困惑了将近10年。单位有两个人视我如情敌,在工作中不停踩着我,找理由赶我离开过两个部门。他们还制造对我不好的假言论,诋毁我。其实我是一个努力、上进、爱学习的人,但是工作这些年,我没有得到单位的认可,感觉自己很失败。我该如何做?

答: 人生如赛车场,人就如一辆跑车,要获得成功,三个方面最重要: 内驱力强(自我奋斗精神)是发动机,身体好(精力充沛)是燃料,心态健全(心眼好、有德行)必然飞得更高、跑得更远。比对这三点,你或许就能明白自己欠缺什么、忽视什么或者需要改进什么。

最后你要记住,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是一场较量,而是一种和谐共生。忽略别人如何对你吧,重要的是你如何对待他们。

15

:林教授您好,我有一个疑惑,希望您指点一下。我婚前喜欢外出旅游,喜欢约朋友交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相对比较丰富。婚后变成两个人的生活,对方比较宅,对于我需要有自己的爱好这件事情,对方会理解成我不够爱。我该考虑对方感受而放弃爱好,压抑自己吗?

答: 毛姆的短篇小说《风筝》讲了个荒唐的故事。男主离婚了,因为拒绝支付前妻的赡养费而入狱,宁愿坐一辈子牢,也不愿给前妻一分钱。他对前妻恨之入骨,因为前妻砸坏了他的风筝。

为什么一只风筝如此重要?

男主从小就喜欢放风筝,对人生的一切美好记忆全部融合在风筝中。看着风筝飞上天,他体验到了一种力量——让四面八方的风臣服于意志,掌控着万物。他看到风筝,就看到快乐。离开风筝,一切就结束了。这就是一种爱好带来的深刻情绪惯性。

我们可以养成许多新的爱好,也可以遗忘许多旧的爱好,但永远无法走出人生最深刻的情绪惯性。

爱是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彼此都需要接纳。你需要放弃一些爱好,向爱妥协。你也需要坚持一些爱好,向深刻的情绪惯性妥协,否则爱情有一天会走向消失。

16

:林老师,可以请教您一个问题吗?我现在意外怀上三胎了,我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大宝现在2岁多,小宝7个月。如果要吧,我觉得到时候三个宝宝都那么小,以后可能三个都照顾不周。加上我和先生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以后养育成本也非常大。如果不要吧,又觉得很残忍,孩子既然选择了自己当母亲,就是一种缘分。此时的我真的很困惑,不知如何是好。

答: 你一定要知道,一个孩子来到母胎之前,是排着队在天上挑选父母,最终在茫茫人海中看中了你,或许是你笑起来好看,或许是你心地善良,或许是你会忍辱负重……总之你是那么与众不同,所以孩子一眼看中你,降临人间,开启缘分。只要知晓了这一点,你就知道如何选择了。

17

:林老师,您博学多才,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我的小孩2021年高中毕业,报了我国排名第二的军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最后有幸被军校录取了,但专业被调剂。开学后至今,他不喜欢部队环境,也不喜欢他的专业,一直想退学。请林老师帮帮我,我该怎么办?

答: 评估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一般看三样东西:动机、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

孩子有想法,要退学去做自己想做的,你可以让他按以上的逻辑用书面文字写出他的想法然后交给你,越详细越好。写的过程可以引发他对自己所追求东西的思考,有些不切实际的念头或许在这个过程中会被自我过滤或者纠正。孩子写出来了,你再去评估。如果很不合逻辑,你就纠正他。如果能看出清晰的想法,我建议支持他。

人生有两件事最重要:第一是树立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第二是穷尽 所有相信与努力去实现它 。把这句话转告你的孩子,愿他能理智思考,明智选择。

18

:在我小的时候,我爸妈就经常当着我的面吵架、打架,我妈妈也长期和爷爷奶奶关系紧张,在这种长期的紧张对抗中,我妈妈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和仇恨心。有次放假家里包了饺子,我准备去送一碗给奶奶,妈妈却直接把饺子扔进了垃圾桶……虽然现在爷爷奶奶已经过世,但这个画面一直在我脑海里。现在我三十几岁,已经成家立业有孩子了,我爸妈依然是那样的关系,依然是相看两生厌。多年来,饺子被扔进垃圾桶里的画面总是在我脑海中浮现。请问林老师,我该如何救赎我的内心?

答: 人有天生的自卑,如果这份自卑没有找到满意的补偿,就会导致行为偏激。

你母亲有受害者情结的自卑心,于是用辱骂、破坏、对抗来作为自我救赎的方式。这种行为又诱导你父亲作出恶性循环的还击。在自卑中沉沦,这就是婚姻悲剧的渊薮。

超越自卑,是健全心态的关键。一个人能发挥优势与美德,是获得健全心态的有效方式。如果母亲善于烹饪,就给她创造展示才干的机会(如抖音直播)。如果父亲为人朴实,就给他报名去服务他人。社会连接可以让人获得信心与温暖。心智稳定,行为稳定,幸福感就会稳定。 naByMUcsenivD6zd0Rpmw+pGCCvGL2adPY9IkQWuiGuudMPbsVNa8xCAyKhtlTZ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