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写作#问答林景新#的三年时间里,我接到了无数有关痛苦的问题咨询,那时我才意识到,阳光明媚的世界中,还有太多无法被阳光照亮的痛苦。痛苦是人生无可逃避之物,活着就是穷尽一切的智慧离苦得乐。只有提高智慧、稳定心智、澄明精神,才能走好漫长的一生。
心理学的调研数据表明,许多抑郁症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人格特质,那就是完美主义。他们不允许形象有瑕疵,不允许事业停滞,甚至不允许夫妻出现吵架,一切都要完整圆满,一切都要顺风顺水。这种完美主义就是一种病态的强迫症,犹如流逝中幻想停止、有限中期望永恒,只会让心理处于患得患失的过度紧张状态。
对大多数人来说,毕生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世界,而是做一个内心充满热爱的普通人——热爱世界,热爱生活,踏踏实实地去做自己喜欢又有价值的事情,用一生的努力做好这件事,就能活出生机勃勃、活出兴趣盎然。
人的情绪就像弹簧,如果绷得太紧或者波动太大,就容易失控。我们可以有追求完美的精神,但也要有松弛的内心,允许自己脆弱,允许万物穿过。
在教授积极心理学时,我时常秉承的一个观点就是:一个人可以把时间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但不可以困在自己讨厌的生活方式里。如果压力太大,就一定要学会向前一步,离开、远行、暂停、休养……任何能够改变讨厌状态的方法,都要勇敢去实践。有时,只要向前一步,阳光就会照进心灵。
在茫茫宇宙中,每个人都是一束孤独的光,安住孤独也是一种生存状态。万物都在永不停止地行走,无论你孤独与否。
人生充满缺陷,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直面自己的孤独,只有接纳了,没那么焦虑了,才能慢慢地从孤独和抑郁的困境中走出来。看到真实,接受真实,活出真实,就是远离精神内耗、活出生机勃勃的关键。
远离抑郁的关键是保持内心的平静,承认人生是公平的,对万事万物保持应有的好奇心和兴趣,对这个世界有正确的认知。保持心理健康是一切防范的开始,面对挫折、指责、谩骂,要淡然处之,允许一切发生。
快乐不是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平静才是人生常有的境界。即使情绪低落到一定程度,也要保持生活日常的习惯,起床、吃饭、跑步、看电影,用若无其事回击一切的情绪低潮。
允许自己脆弱,允许万物穿过,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问答林景新#中的一切问题都源于朋友们在微信上对我的真实提问,出于保护隐私的缘故,我对某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描述上的处理。虽然本书定位为心理学读物,但我常常引入一些哲学观点进行阐述,希望多角度的人生剖析能给读者们带来更多的启迪。
照顾好自己的健康与情绪,你的人生就已经赢了一大半,其余的一切,上天自有安排。
林景新
甲辰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