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1 研究意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得到众多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其发展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加快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步伐。近些年来,世界各国围绕发展问题、安全问题、环境问题、地区问题等产生了巨大分歧。全球范围内逆全球化与“脱钩”现象凸显、民粹主义思潮回流、新冷战思维重现、地区冲突加剧,导致全球治理“赤字”高企,各国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能否维持的忧虑上升。在此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塑造“民主、公正、普惠”的国际秩序,为促进“开放、包容、互惠”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本书的课题研究意义主要如下:

第一,理论意义。“共商、共建、共享”既是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原则。“一带一路”倡议包含众多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体制和文化习俗各异的沿线国家、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等国际行为体,连接跨区域、多样化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一带一路”倡议肩负起构建多元协商的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经济秩序以及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使命。共建“一带一路”非排他性合作平台和对接各国的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多边经贸规则并增强其全球话语权,为发展中国家深度参与和融入经济全球化创造制度环境。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合作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中国新型全球治理理念的实施,通过构建多元协商合作体系维护全球发展的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维护世界有序发展的大国担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案例就是“共商、共建、共享”这一观念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成果的体现。

第二,现实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主要旗帜,是中国提出的新型国际合作倡议,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或承建了一大批项目,这些项目进展如何、积累了哪些经验,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巩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各领域中的发展成果,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我们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案例进行分行业、分区域以及分国别研究,以期找到一条可供全球推广借鉴的路径和模式。这些案例项目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涵盖铁路、港口、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制造业、矿山开采及冶炼、清洁能源、物流等不同类型合作。我们力图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展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产业合作发展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揭示本地制度和文化等多重因素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的影响,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和知识,对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具有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

基于国内外形势环境的变化,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逐渐从“产业转移”转向“产业合作”的背景下,本课题着眼于产业生态共建的视角,探讨中国突破“我转给你”的这一单向产业转移的局限性,及循序渐进构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打造共融共荣的共同体”所面临的现实困难与解决对策。基于上述研究目标,本课题在分析国家间产业合作的背景与必要性、国际产业合作一般模式的基础上,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本课题的重点分析区域。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主要基于产业生态构建的视角介绍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特色亮点等内容。

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篇至第五篇,该部分主要基于行业发展的视角展开研究,分别从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能源等行业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所取得的项目合作成果、合作中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行业合作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篇和第七篇,该部分主要以省域为研究单位,分析了福建省、浙江省基于本省发展实际以及地方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发展路径与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四部分包括第八篇至第十一篇,该部分主要以外国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中国与阿根廷、巴基斯坦、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领域及其进展,对东道国家进一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3 研究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每篇首先对研究范围进行厘定;然后整体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相应领域的产业合作发展现状,总结分析其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再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根据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找出可供改善项目建设的经验与模式;最后提出优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的对策建议。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3.1 文献分析法

本书通过收集、查阅和整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相关的文献,对电力、数据中心、铁路、港口、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制造业、矿山开采及冶炼、清洁能源、物流合作及农业等各行业的发展基础、相关概念等作了总体概述。在此基础上,本书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对取得成功的项目合作案例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其次通过文献分析,对项目合作的背景、发展过程、面临问题、问题处理手段等展开研究;最后通过对研究文献的总结归纳,获得相关的政策建议。

3.2 实证分析法

区别于既有的文献所使用的纯定性的评估方法,本书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中的部分可获取的行业数据、区域数据乃至国别数据进行数据收集、定量探讨及实证分析,以确保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为后续的问题凝练及政策路径优化提供更精细化的参考依据。

3.3 案例分析法

本书在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的特征事实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选取了行业、地区和国别三个层面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使分析结果更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由此,力求提出的对策更具可操作性和借鉴性。案例分析方法亦称为个案分析方法或典型分析方法,是对有代表性的事物(现象)深入地进行周密而仔细的研究,从而获得总体认识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

3.4 系统分析法

为避免以偏概全的问题,本书坚持系统思维,旨在让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的案例研究过程更具逻辑性,结果更为严谨。首先,选择案例研究对象,界定案例分析的行业范畴;其次,介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发展中的现状特征和困难问题,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剖析典型案例;最后,根据找到的问题,提出优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4 特色亮点

与其他单纯研究产业转移或分析单一维度合作形式的研究不同,本课题从产业生态共建的视角,全面系统地考察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业深度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事实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质上就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下简称“五通”)五个领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平台不断发展壮大。在政策沟通层面,截至2023年1月,中国已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32个伙伴国家签署经营者(AEO)互认协议。在设施联通层面,中巴经济走廊公路以及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及汉班托塔港、印尼雅万高铁、肯尼亚蒙内铁路、中国老挝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治理工程等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启动或运营。海运方面,截至2022年,中国企业参与34个国家42个港口的建设经营。国际陆运线路开通356条,国际航线新增403条,每周约4 500个航班直航沿线43个国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7万列,通达欧洲24 个国家的196 个城市,助力沿线交通互通。在贸易畅通层面,2013年至2022年8月,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高达12万亿美元。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13.8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达32.9%,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较2013年提升7.9个百分点。在资金融通层面,沿线国家间双向投资金额不断攀升,涵盖行业全面拓展,中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7.7%,达到1 410.5 亿元,沿线国家对华实际投资增长17.2%,达到891.5亿元,有力助推双方经济增长。在民心相通层面,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累计投资3 979亿元,中巴经济走廊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与沿线国家签署的投资合作备忘录达到31个;开设23个鲁班工坊,培养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前沿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了与合作国家的人文交流。经过十年的经营,当前“一带一路”已成为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式多层次全球发展合作平台。

据此,本书的亮点之处在于以案例的形式展现“五通”实施所取得的成效,立体化全景式展现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各领域合作发展的过程、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报告分篇章总结了这十年来各行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行业跨国合作的路径与模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集合,为“一带一路”合作共建提供了国际样板。本书论述“五通”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分别如下:政策沟通方面,在加强政策沟通层面的探索上,中方各级地方政府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保持与沿线国家的友好沟通。本书对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的政策沟通层次由点到面、逐步升级的过程作了系统性论述。设施联通方面,中国致力于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通发展的经济通道和物流运输通道,也着力于推动沿线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双方合作发展提供新动能。本书也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案例进行了充分的论述,指出联结中国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必要性与发展路径。贸易畅通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贸合作的数量和体量、合作的质量和深度、合作的范围和广度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提升,本书立足浙江省制造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案例分析,提供了制造业对外合作的发展路径与模式。本书中中国与沿线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行业合作的案例生动展现了信息数字化行业融入沿线国家发展的路径,为助推贸易畅通发挥积极作用。资金融通方面,本书中“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农业对外合作案例的分析为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业互惠互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积极探索与沿线国家资金融通的渠道。民心相通方面,中国在扩大对外投资领域,积极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发展适合本地资源禀赋的产业,促进当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增进和东道国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本书中介绍的福建三大主导产业如机械装备产业、石化产业等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工厂或者成立合资公司,积极带动本地就业与经济发展。 ImxCSDKSE8L4reQfm2DKf4bUi1C2fbn0oXXnifJwp36bbrltoD/YEYbdQgWMV2O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