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会计界对碳会计的关注,就像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气温一样,快速上升。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被确立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2022年4月24日,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各高校从战略高度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根中国大地,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中提升教育的服务力和贡献力。

暨南大学会计学系“碳会计”课程团队基于多年在环境会计与碳会计领域的研究积累,将学术研究成果服务于人才培养,在会计本科专业开设了“碳会计”专业选修课 。课程自开设以来,得到了本校学生的高度认可,也受到了高校和业界同行的广泛关注。为更好地推动碳会计教学,我们在课程讲义基础上编写了本教材。

本书在视角上聚焦于微观企业层面,在内容上涵盖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等方向。本书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本书在内容和体例上力图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着重介绍碳会计的基础性概念和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低碳管理的理论和决策打下扎实的基础。目前对碳会计的知识体系尚未有定论,既有宏观视角也有微观视角,既有货币计量也有物理计量。本书与传统企业会计保持一致,聚焦微观企业视角,以货币计量为主。从两个维度介绍碳会计的基础知识,一个维度是企业低碳转型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等已有知识的拓展,另一个维度是碳排放权交易和碳核算等新业务下发展出来的会计新知识。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碳会计课程是培养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的创新课程,因此,本书将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碳会计专业知识全面融合,如盐入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是紧密联系我国低碳政策和企业低碳管理实践的最新发展,突出碳会计知识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双碳”战略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监管部门持续推出相关政策,企业低碳管理的实践发展迅速。本书融入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国际碳信息披露准则、碳核算标准、气候投融资等的最新发展。全书每一章的主要内容都是通过案例导入的,这些案例大多是我国政策实施和企业实践中发生的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真实故事。编者着意选取了大家普遍关注和熟悉的企业、品牌和事件,如第四章的塔牌集团、第六章的联想集团、第九章的南方电网发行碳中和债等。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能够增强学生对现实低碳会计活动的兴趣,进而引领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系。

四是融合多学科的知识,激发学生综合运用跨领域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双碳”战略不仅是科学技术问题,还是经济管理问题,既要追求科技进步,也要降低成本,最终才能满足人民对低碳生活的美好需求。碳会计课程跳出了传统的财会领域知识体系的局限,紧跟研究和政策前沿,融合了哲学、会计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领域知识,实现学科边缘的外拓。本书从哲学讲起,既有科学的探索,又涉及管理的艺术,将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与学整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边界,培养综合思维,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主要适用于会计学和管理学专业的本科教学,对MPAcc和 MBA学员掌握碳会计基本知识以及广大财务和会计实务工作者提高碳会计理论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暨南大学会计学系宋献中教授、沈洪涛教授、谭小平副教授和赵阳副教授共同合作的成果。由沈洪涛教授负责全书的大纲拟定和定稿工作。具体的分工情况为:宋献中和沈洪涛共同编写第一编(第一、第二章),谭小平编写第二编(第三至第五章),赵阳编写第三编(第六、第七章),沈洪涛编写第四编(第八、第九章)。

感谢暨南大学会计学系博士研究生尹广英为本书所做的许多基础性工作,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编辑出版的支持和付出的努力。

不同于传统会计课程有成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配套资源,碳会计的定义、内涵与边界都尚在探讨中,碳会计的研究和实践更是在快速发展。因此,开设碳会计课程和编写碳会计教材,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本书一定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并反馈给出版者和作者。我们将及时吸收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持续地更新教材。我们在编写教材的同时,也在积极编写配套的教学案例、建设虚拟仿真课程和线上课程。

我们共同努力,让会计变得更有温度。

编 者
2024年10月 SM/fFnBd91ldbxRTDGjUAoEHj1i3/a8jGwUMYYO5ve4/zOfFfyrR6f+O2S6Suf9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