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露天古剧场留影
2015 年 9 月 12 日我们从雅典出发,两个小时车程后,我们来到希腊保存最好的露天古剧场。站在中央高喊一声,声音响彻整个古剧场,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参观古代希腊医药的圣地。埃皮达夫罗斯古剧场曾是希腊古代神医的聚集地,那个时候,古希腊的医生就用各种器械、小刀、小针、小罐子以及音乐给人们治病,传说还有一种叫蛇疗的治疗方法,就是让蛇来舔病人的伤口,达到治疗创伤的目的。我们不禁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以至于现在欧洲许多药店的标志,除了绿色的十字外,是一个绿色的蛇的标志,国际卫生组织图标也用蛇的标志。我猜想,这说不定是渊源于古希腊的蛇疗。由此可见,古希腊文明影响广泛,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怀着敬畏之心,来参观这些古迹。
雕塑
人体雕塑模型
人像雕塑
不同角度的人体雕塑
用金箔制成的人像
用金箔制成的战马
这些用金箔雕塑和制作的人像,栩栩如生;用金箔制作的战马,呼之欲出,仿佛可以奔腾起来。古希腊艺术家的作品,让我们现代人叹为观止。
然而,再辉煌的历史也仅仅属于历史,2015 年的希腊,还深陷经济危机,欧央行 850 亿欧元的援助对于背负天文数字债务的希腊,仅仅是杯水车薪,只够支付债务的利息,还要出售 500 亿欧元的国有资产。即便如此,希腊走出债务危机的希望仍然渺茫,关键是整个希腊经济的创新能力太弱,经济发展动力太弱。希腊危机的缩影,从某个角度上看,提醒人们,古代文明虽然给现代希腊人的旅游业带来丰富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但是躺在祖宗的老本上过日子终归是不行的,这是我站在希腊古迹上最深的感受。
在古希腊废墟前,我不仅留下了影像,也留下了作为经济学者的思考:
第一,为什么希腊历届政府在 2008 年经济危机时出台了那么多刺激经济的政策却不见明显成效呢?
例如,政府出台不少优惠政策,建立出口退税区,鼓励高科技企业发展,鼓励创业,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建企业,等等。为此,我询问了我们的导游——一位在希腊生活了十年的中国温州人,他的答案令我深受启发。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一是“输血”与“造血”,两种不同性质的援助,产生不同结果。
欧洲中央银行与其他债务国对希腊给予了大量援助,但是以“输血”援助为主。而希腊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如创新能力、技术升级换代等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援助资金几乎全部用来偿还利息,拆东墙补西墙,被动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古城堡废墟前留影
二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经济刺激政策不见效?
只有发展经济新动力,才能真正走出危机。希腊政府确实出台不少刺激经济的优惠政策,但是迟迟没有落实。究其主要原因,是其中有些政策受到议会议员的反对,对此我们非常不理解。
分析可知,是外国竞争者的到来增加了当地商人的压力,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持反对态度。而所有的议员是以自己当选为最大利益和目标,为了保住选票,不惜牺牲希腊长远发展利益来反对政府刺激经济政策。这样想来,就算议会通过了刺激经济的政策,恐怕最终也得不到落实。
第二,为什么年轻人的失业率高居不下?
2008 年经济危机以后,希腊的失业率一直居欧洲之首,一度高达 23%,而其中又以 18~25 岁的人群失业率最高,据说已经高达 50%,也就是说,在大量的年轻人中(18 岁高中毕业,25 岁大学毕业)几乎有一半人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政府出台很多鼓励年轻人就业的政策,如免费技术培训、有组织劳务输出、鼓励青年人创业、税收减免等,却不见效?对于这个问题,我咨询了导游小陈。
小陈告诉我,许多希腊年轻人成为“啃老族”,有父母的社会福利养老金垫底,他们并不积极找工作,没有工作也不影响他们度假,享受阳光、沙滩与美食。由此可见,一方面说明希腊福利制度给养老者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不仅能让老人们活得很好,还能惠及他们的后代。这种社会保障制度的优与劣看来要重新评价。另一方面说明“啃老”是世界性的问题。过去西方传统是孩子 18 岁就独立出去居住,不受父母管制。现在不仅是希腊,就是在法国,也有不少工资低的年轻人为了省房租回父母家住。这种世界性的“啃老”,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我问导游小陈,欧盟内部人口自由流动,希腊就业困难,为什么不去德国?德国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呀!小陈说,只有一些工程师、设计人员愿意去德国就业,在那里他们的待遇也比较好。而对于普通年轻人,如果他们没有专业技术,只能做普通工作,待遇一般也就不愿意去了。
第三,一支“希腊导游大妈”队伍,引起我们的关注。
在希腊,一支大妈队伍引起我们的关注,那就是希腊导游大妈们活跃的身影。她们年龄在 50~60 岁,除了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希腊语(即使不流利,我们也听不懂),说的其他语言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等,都是结结巴巴的,而且带有浓厚的希腊口音。因为我可以听懂英语和法语,略懂西班牙语和日语,因此从语音、语调和语流方面,可以断定她们的外语非常不专业。但是,她们的身份是国家认可的专业导游。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劳动大军,而且全是上年纪的女性?“难道这些大妈是下岗再就业?”我心里默默地想。
小陈告诉我,我的猜测没有错,这些希腊导游是根据政府规定、每个旅游团必须花钱请的。虽然她们的业务熟练程度有限,但是根据法律规定,我们必须聘请她们。这其实也是希腊政府解决就业,特别是大龄女性就业的强制性规定。
这样的规定具有两面性。对希腊大妈导游们当然是有利的,她们只要付出很少的劳动,一般也就三四十分钟,最长也不超过一小时,就有了有保障的收入来源,她们的收入成为家庭收入主要的、稳定的来源;此举对希腊政府也是有意义的,最起码可以降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但是对游客、对整个希腊旅游业来说,这种做法并不值得称赞。一方面她们不专业的口语(英语、法语等)拉低了整个导游队伍水平。另一方面对她们的费用支出是强制性的,增加了游客们的经济负担。虽然短期还看不出太大危害,但是如果把这种做法法律化、长期化,将会降低游客到希腊旅游的期望,最终对旅游业发展是不利的。
第四,对希腊旅游资源的思考。
到希腊旅游是我的一个心愿,当我们乘着大轮船在爱琴海上航行之时,我可谓“梦想成真”了!
希腊是个可爱的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然资源特别丰富。除了大自然毫不吝啬给予的阳光、海滩、白云、蓝天外,几千年的历史遗迹,古希腊文化传统,传统建筑、各类美食等,都成为其他任何国家无法取代的优质旅游资源。
值得思考的是,占希腊经济收入四分之一的旅游业,仅仅靠文化遗产,还能维持多久?如何在保留与开发之间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道路,值得人们深思。
第五,希腊经济振兴的出路在哪里?
希腊没有发达的工业,主要经济来源于旅游业、航运业、太阳能、服务业。
目前所有振兴经济的办法都属于被动性,“紧缩,紧缩,再紧缩”已经成为希腊人民的“紧箍咒”。希腊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我认为,发掘经济动力而非一味压缩开支才是根本出路。当德国在热烈讨论工业 4.0 时,当中国在热烈讨论“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互联网”时,当美国在热烈讨论智能机器人广泛应用之时,希腊人应该结束阳光沙滩、白云蓝天的度假日子,把高科技与太阳能用于发展航海业、旅游业、生态农业。根据经济学最基本原理,任何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有债务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能正确使用债务,可怕的是不把债务用于创造利润,创造新的生产力;可怕的是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放弃国家长远发展。
与旅友席地而坐,享受阳光
简单地说,只有积极创新,才有新希望。具有经济学常识的人们都懂得,只有把债务转化成资本,用资本创造出新的利润,才是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