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心求真,担当新时代青年“心”使命!
姚春立、苏烁威毕业于广医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应用心理学。
姚春立
姚春立,曾获广东省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公益科普视频大赛二等奖,校级一等奖学金、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 2 项,分别主持省级大创项目、广东省“攀登计划”专项资金项目各 1 项。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论文 1 篇,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 1 篇。现推免至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读研。
苏烁威
苏烁威,曾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23 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省赛三等奖、广东省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公益科普视频大赛“科普视频组”二等奖,多次获得校优秀三好学生等荣誉,发表SSCI论文 1篇。现推免至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读研。
问: 你们为什么选择应用心理学专业?
姚春立: 兴趣驱使我选择心理学。
我对心理学的了解源于一次讲座。在讲座中,清华大学认证积极心理学指导师罗丹阳老师讲述了一个心理学概念:成长型思维。她告诉我们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引导我们关注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心理学独特的魅力,并产生了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苏烁威: 我选择心理学的初心是想助人助己。
一方面,在中学时期,有很多好友向我倾诉过他们遇到的心理困扰,当时的我非常希望未来能够学习专业知识,帮助遇到心理困扰的人们;另一方面,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出于好奇心,我想深入探究人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了解他人,同时更清晰地认识自我。
问: 你们在本科期间有怎样的科研经历?
姚春立: 我曾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构念类型的短期启动改善社交焦虑和注意状态”。该课题采用脑电相关技术,探究启动自我构念对高社交焦虑群体和低社交焦虑群体的作用机制,尝试从更加客观科学的角度揭示社交焦虑个体的脑电波特点及自我构念缓解社交焦虑的具体工作机制。后续,我作为负责人主持省级大创项目“自悯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及心理干预”,这一项目是在前一课题基础上的探索和延伸。
在两个项目中,我都负责了实验程序的编写、实验数据的收集以及论文的撰写。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我常常面对阴性的实验结果。刚开始总觉得难以适应,几个月的努力仿佛化为泡影。后来,我慢慢学会了激励自己去思考:是否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实验设置是否还有疏漏的地方?借由这种思考方式,我不断总结实验中失败的教训,不断改进。参与项目的经历极大地磨砺了我的心性,并提升了我的自学能力。
姚春立(前排右二)在广东省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现场
苏烁威: 我有幸参与了我的导师田丽丽老师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小学生网络欺负的纵向研究:影响因素及其心理机制”,主要负责实践调研和结题报告撰写的工作。参与过程中,我接触并学习到了很多前沿的科学问题和数据分析方法,这扩展了我的研究视野和思维,也激发了我的热情,促使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我作为第一作者在SSCI期刊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发表论文 Effect of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on Attitudes toward Seeking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Help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Serial Mediating Effect of Rejection Sensitivity and Social Withdrawal 。该文章基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制度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密切相关,同时揭示了个体的认知、情感反应和社会交往倾向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
我作为负责人主持了一项国家级大创项目“新医科建设体系下医学生感知医患关系对心理压力的影响机制研究”,我主要负责确定研究选题、撰写和修改申报书、组织开展研究、分析数据和撰写论文等。
问: 你们有哪些社会调研的经历?
姚春立: 我在高爽老师课题组的工作中对青少年儿童这一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们曾去到小学做实验,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写下自己觉得重要的三个优点及原因。有个孩子写下了三个优点,原因都是“妈妈说这很重要”。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很多思维方式和习惯都是由外界影响形成的,自我意识需要不断累积才会进行突破。我们的大脑是怎么去处理这些信息呢?大脑的发育过程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又是怎样的?在调研过程中,我对基础心理学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姚春立(右四)前往京师奥园南奥实验学校(小学部)开展实验后合影
苏烁威: 科研中的社会调研环节令我收获颇丰。一方面,我充分认识到了实际社会调研的艰辛。尤其是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对调研员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参与社会调研后,我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每一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我们以认真、严谨和细致的态度去对待。
问: 心理学的学习于你们个人成长而言有何助益?
姚春立: 我最大的收获是心态方面的转变。通过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我的自我认知能力不断增强,在和他人的相处过程中,我能更好地倾听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情绪。
苏烁威: 一方面,在心理学的求学中,我逐渐坚定了在心理学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并发现了自己感兴趣以及合适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学习心理学让我更加了解个体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帮助我更加从容、淡定地面对挑战,享受生活。
问: 你们在本科期间参与了学生社团工作、比赛和研究等,你们认为这几个方面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姚春立: 首先,学生工作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我获取信息的渠道,促进了我在科研方面的发展。担任广医学生科技协会会长一职期间,我了解到了很多与科研有关的信息,包括各类项目及其参赛条件等,让我能够更好地准备各项比赛及项目。
其次,比赛和科研两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比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而成熟的成果展示少不了前期科研的积累和沉淀。同时,参加比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成果,促使我们做出调整和改进。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脚踏实地开展相关工作,才能二者兼顾,且有所收获。
姚春立(右六)在“挑战杯”现场
苏烁威: 我认为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
参与学生工作增强了我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同时锻炼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这些品质在我参加比赛和科研项目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参加学科竞赛让我能在公开场合更加自如地展现自己,自信大方地面对挑战。参与科研的经历让我更有耐心、更专注地完成工作任务。
苏烁威(左二)参与流动儿童捐赠图书义卖活动
问: 在广医学习的时光,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良师益友?
姚春立: 在广医学习的 4 年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两位好老师——高爽老师和张雪琴老师。在此,我非常感谢她们!
高爽老师在推免过程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大三时,因为英语六级成绩不理想,我在申报保研夏令营时屡屡被拒,十分焦虑。高爽老师一直鼓励我再试试,并在择校方面给了我很多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我能够成功上岸离不开她的支持和指导。
张雪琴老师在科研方面给了我很多系统性的指导。大二期间,每次去她的办公室汇报项目的数据进展时,张老师总会耐心倾听,不断引导我思考和尝试,这很大程度上培养了我对科研的兴趣。
苏烁威: 我首先需要感谢的是高爽老师,她非常负责任,是我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高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让我从“科研小白”一点点成长;同时,她也是和我们互相分享生活美好的知心朋友,无条件地给予我关心和支持。
尚鹤睿院长是我的大创项目的指导老师,在确定研究选题、设计研究思路和开展研究上,她都给了我非常多指导,耐心帮我解决问题,这对提升我的项目质量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张雪琴老师是我在参加“挑战杯”竞赛时的指导老师,老师经常关心、鼓励、支持和信任我们,给予我在科研道路上继续探索的信心。
问: 在未来的学习、科研、工作和生活中,你们将如何继续践行南山精神?
姚春立: 南山精神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作为广医人应该秉持着勇于担当、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科研、工作和生活中,我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潜心钻研,不断突破自我,为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烁威: 南山精神是甘于奉献的担当,是不甘落后的进取,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奋斗不止的精神。
在未来的学习、科研、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心系家国,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以敢于突破、追求卓越的拼搏韧劲迎接未来的挑战,同时以甘坐“冷板凳”的心态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为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努力。
问: 对于未来的研究与职业,你们有什么展望?
姚春立: 我会继续攻读基础心理学方向的博士学位,深入探索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苏烁威: 科研和教学都是我热爱和向往的方向。未来,我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争取成为一名有能力、有温度的高校教师。
(文/姚春立 苏烁威 万梓恒 梁昕悦 林以彤 刘雨昕 丁惜洁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