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医学是一个融会贯通的专业,让我们一起探索医学的更多可能性!
林敏、黎艺嘉毕业于广医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中西医临床医学。
林 敏
林敏,曾获“万方杯”中南七省(区)高校“学术搜索挑战赛”省级三等奖,参与省级大创项目两项,参与发表SCI论文 5 篇(其中 3 篇为第一作者)、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 1 篇。现推免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学专业读研。
黎艺嘉
黎艺嘉,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发表SCI论文 1 篇,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省级期刊论文 2 篇。现推免至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读研。
问: 你们为什么选择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林敏: 医学是我一直以来向往的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兼顾中医学与西医学知识,且专业发展迅速,因此我在高考后以第一志愿报考了广医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黎艺嘉: 填报志愿时,我了解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融合创新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这既要求传承发扬中医传统文化,也要求融会贯通西医知识。怀揣这样的期待,我选择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问: 你们在本科期间有什么科研项目?
林敏: 我以第三负责人的身份参加了以下两个省级大创项目。
项目“华蟾素通过DCD-Nck通路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活性的研究”是关于天然药物提取物华蟾素治疗大肠癌的效果的基础研究。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华蟾素被认为具有治疗癌病(肿瘤)的作用,但其在治疗大肠癌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基础实验,明确了华蟾素通过DCD-Nck通路抑制大肠癌细胞活性的具体机制,为华蟾素治疗肿瘤提供更多的现代理论依据。
项目期间,因为缺乏基础实验知识,我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指导下,我通过阅读文献、学习相关课程等,参与并完成了实验设计,明确了华蟾素对大肠癌细胞黏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对DCD-Nck通路的影响,并参与后续论文撰写。这个项目不仅让我对实验研究有了一定了解,也让我对肿瘤研究产生了兴趣,使我更加坚定选择肿瘤研究的道路。
在项目“腱鞘囊肿压力器的创作及疗效观察”中,我们设计了腱鞘囊肿压力器。这个压力器有弹力腕带,腕带上附着有可调节的加压器,加压器底端可对治疗后的肿囊患处进行外力加压。研究过程中,我们收集临床腱鞘囊肿患者的病例,并在手术(小针刀治疗)后用压力器加压,收集相应数据。通过数据对比、综合随访等,我们最终确定了压力器的临床效果:腱鞘囊肿压力器通过外力给予患处压力,有利于患处的恢复并能抑制囊肿再次产生。
黎艺嘉: 2021 至 2023 年,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养精种玉汤激活Nrf2 通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研究”,主要负责动物实验、文献搜集、数据整理、论文撰写等。
该课题主要探讨养精种玉汤在Nrf2 信号通路中,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损伤的保护机制,从而优化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康复方案。我们以Nrf2 为切入点和创新点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为治疗提供明确的靶点和依据。该课题中,我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省级期刊论文一篇。
问: 你们在本科期间发表了哪些文章呢?
林敏: 我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 Annals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Antimicrobials 和 Clinica Chimica Acta 发表 3 篇论文。其中,论文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Line Probe Assays for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and Drug - resistant Tuberculosis 通过使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了LPAs(Line Probe Assays,线性探针检测)这种新型分子诊断方法对结核和耐药结核的诊断性能。
在临床中,由于结核具有隐蔽性和耐药性,结核治疗时常失败,因此,尽早和高效诊断耐药结核非常关键。LPAs是一种能够有效快速获取诊断结果的分子诊断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值得被推广。但由于LPAs种类繁多,结核和耐药结核相对复杂,确定不同种类的LPAs在不同结核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我们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LPAs在临床应用中推广的潜力,细分LPAs,并与不同类型结核相联系,为LPAs的改良提供了参考。
黎艺嘉: 我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上参与发表SCI论文 Defective Uterine Spiral Artery Remodelling and Placental Senescence in a Pregnant Rat Model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研究通过观察暴露于 5-二氢睾酮(DHT)和胰岛素(INS)的大鼠的临床表现,探讨高雄激素血症和INS抵抗这两种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常见表现是否会导致妊娠并发症的增加,为高雄激素血症和INS抵抗对孕期母体子宫SpA(螺旋动脉)重塑和胎盘衰老的影响提供了见解。
问: 你有哪些学术竞赛的经历呢?
林敏: 我曾获得“万方杯”中南七省(区)高校“学术搜索挑战赛”省级三等奖。比赛期间,我已经搬到越秀校区,而比赛举办场地在番禺校区。番禺校区图书馆的老师为我们准备了单独的练习室和性能很好的电脑设备,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到番禺校区练习。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也在线上耐心解答。
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需要熟悉理工医文史不同数据库和对应的检索式,因此,我花了不少时间学习检索的相关知识,这对我的科研有非常大的帮助。了解不同学科数据库,让我有机会学习医学交叉学科的知识,比如生物信息学、医学人文历史等。
问: 你们有哪些临床学习实践经历?
林敏: 在辅导员吴星老师的鼓励下,我曾去到宝生中医馆学习中医传统技能,比如火龙罐、推拿、针刺、艾灸、刮痧等。虽然在平时的中医课程中,我已了解到这些中医技能,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过程中,我已发现推拿、火龙罐都很不简单,需要耗费不小的力气,掌握发力技巧和不同的手法。在老师和师兄师姐手把手的教学下,我才逐渐熟练操作。
中医馆实践结束后,每次放假回家,我就成为长辈们的小医师,为他们推拿以缓解腰腿痛。在我看来,这些中医传统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也能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
黎艺嘉: 本科学习阶段,我参与学习了一些中医和西医技能。中医技能包括望闻问切、针灸、推拿、拔罐等,西医技能包括临床问诊触诊、体格检查、四大穿刺、心肺复苏、导尿术、脊柱损伤搬运术等。
此外,我曾是广州医科大学创业基地岐黄中医馆的合伙人。我在医馆中为顾客提供中医推拿、拔罐、美容等服务。在为顾客缓解病痛的过程中,我不仅有满满的成就感,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段经历让我积累了针灸推拿等经验,也培养了我良好的市场敏锐度。
问: 你们在本科期间参与了学生社团工作、比赛和研究等,你们认为这几个方面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林敏: 要做到平衡好学习、工作、休息,最重要的是提前做好规划。对此,我会给自己制定详细的学习任务,精确到每天的学习内容。
在学习上,我不会给自己过于繁重的任务,每天都留有休息和冥想的时间。撰写推文时,我会提前与小伙伴沟通好,并安排好自己撰写推文的时间,保证效率,不耽误部门的工作进度和专业课学习。
黎艺嘉: 学生社团工作、比赛和研究三者共同促进。
我在社团里担任过策划,经常和团队成员开会,讨论活动方案,这锻炼了我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参与科研与比赛,需要深挖某个问题,找出答案,这些能力就派上了用场,我能很好地和队友合作,一起完成复杂的项目。
问: 在广医学习的时光,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良师益友?
林敏: 本科五年,我遇到的良师益友数不胜数。在科研上,郭旭光老师、谭永振老师、黄婉怡老师为我提供了许多指导和帮助。开学第一课的王新华教授、负责专业课的老师们、实习导师等,都曾为我解答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规划的困惑与难题。许多师兄师姐耐心地教我处理数据、修改检索方式,并指导我投稿修稿。
林敏(右)在实习时和广医一院中医科黄婉怡老师的合照
黎艺嘉: 在广医,我遇到了胡敏老师、吴星老师以及许多讲课精彩、待人温和的老师,遇到了耐心的师兄师姐们,遇到了可爱的舍友们,他们都给我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让我在本科五年里能不断学习和成长,我非常感谢他们!
问: 在未来的学习、科研、工作和生活中,你们将如何继续践行南山精神?
林敏: 南山精神引导我明确理想,让我立志在肿瘤学领域深耕,为肿瘤患者带去更多希望,为国家肿瘤医学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我会在南山精神的鼓舞下继续进步,保持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努力推动我国肿瘤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立足顶尖,为更多人带去希望。
黎艺嘉: 未来,我将秉承南山精神,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问: 对于未来的研究与职业,你们有什么展望?
林敏: 未来,我会继续深造,博士毕业后,我想从事肿瘤研究或临床研究相关工作。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自己能够回到广医的大舞台中,帮助广医培养更多医学人才,助力我国肿瘤医学的发展。
黎艺嘉: 研究生阶段,我希望深化对肝胆疾病的研究,更全面地理解肝胆疾病的本质,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在肝胆疾病的研究和治疗领域取得成果,为患者带来福音。
(文/林敏 黎艺嘉 何佳潞 梁静汶 黎靖虹 李颖丽 李松安丁惜洁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