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命奥秘×未来科技,等你挑战!

探索生命的奥秘,引领未来的科技!生物技术专业,等你来挑战!

赵晨羽、康浩然毕业于广医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生物技术。

赵晨羽

赵晨羽,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作文竞赛省级二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银奖,以及校级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三好学生等荣誉。参与发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 项,在《现代医药卫生》期刊发表论文 1篇。现推免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专业读研。

康浩然

康浩然,曾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国赛银奖,多次获国家级奖学金、校级特等奖学金、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现推免至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学专业读研。

问: 你们为什么选择生物技术专业?

赵晨羽: 高中时期,我就对生物非常热爱,一直以来,我也对疾病的研究很感兴趣,希望将来能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一丝微薄的贡献。医科大学与其他学校有很大不同,涉及更多医学方面的知识,这与我学习的初衷相符。

康浩然: 这个选择也许是机缘巧合。当今社会,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填报志愿时,受当时疫情的影响,我深感基础医学的重要性,便选择了广医的生物技术专业。我希望通过所学,为解决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疑难疾病贡献自己的力量,造福人类。

问: 你们觉得有趣的课程或实验内容是什么呢?

赵晨羽: 在本科学习期间,我慢慢地对基础医学分支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免疫是人类一直要去面对的重要问题,其深奥和重要性促使我想对它进一步深入探究。

康浩然: 分子克隆、细胞培养、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等实验都很有趣。以分子克隆为例,实验可以将我们感兴趣的基因,构建到质粒载体上,借助原核或真核生物来表达我们想要的产物。实验过程是很有讲究的,引物设计、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程序设置、酶切时间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有太多难忘的经历。比如电泳仪正负极接错等令人啼笑皆非的失误。当然,实验成功时的喜悦也是无法忘怀的。有一次,我做了一个月的分子克隆都没有成功,最终,实验在师姐的指导下成功完成,那种喜悦是无比特别的。

问: 你们在本科期间有怎样的科研经历?

赵晨羽: 我曾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实习,凭借稳定的实验技术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我有幸参与两个项目。一是“基于环状RNA的寨卡疫苗研究”。研究内容:寨卡病毒尚无预防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其可能因抗体介导的感染增强效应(ADE)促进流行及致病,该课题攻克了寨卡疫苗的ADE问题,产生了安全有效的疫苗并阐明保护性免疫学指标。二是“经黏膜免疫途径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广谱环状RNA疫苗研究”。研究内容:SARS-CoV-2 及其变异株是通过上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而当前缺乏可靶向呼吸道的黏膜免疫疫苗,因此研究开发可靶向并诱导特异性黏膜免疫应答的鼻喷式环状RNA新型疫苗,以应对新冠疫情。

此外,我曾经自主设计了一项创新课题“Nrf2 信号通路在雪菊多糖对紫外线致皮肤光损伤的防护机制”,并且承担了从课题构思到具体实施的全部内容。

紫外线是造成皮肤损伤、破坏皮肤屏障的关键性因素。昆仑雪菊盛产于高海拔地区,因该地空气稀薄,当地居民的紫外线暴露强度更高、时间更长。该项目通过各种生物学手段,验证雪菊多糖是否能够减轻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此外,使用当地盛产的植物的提取物解决地方性皮肤性疾病,有助于为昆仑雪菊提供新的药用价值,打造品牌,助力当地昆仑雪菊产业的发展。

康浩然: 我参加了两项与EBV(Epstein-Barr病毒)和NFκB 信号通路相关的广东省省级大创项目,并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中获得国赛银奖。

我的项目是“EB病毒编码的gB蛋白对TNF-α诱导NF-κB信号通路的干扰机制探究”,研究揭示EBV gp110 的新功能:抑制TNF-α介导的NF-κB途径,逃避宿主先天免疫,平衡EBV感染、潜伏与宿主的NF-κB信号通路。

上免疫课时,我了解到E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 90%,并且终身携带,其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发病,且与许多癌症如鼻咽癌等有关。这种奇特的病毒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积极报名进入课题组开展相关研究。这一研究的价值在于将EBV gp110 作为感染的治疗靶点,协助开发药物,并且有望治疗EBV引起的恶性疾病,造福人类。

在项目中,我负责完成相关实验,如细胞培养、qPCR(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Western Blot、DLR(双荧光素酶报告)等,并负责实验结果的处理及分析。我学到了实验原理及操作,还有SnapGene、ImageJ、GraphPad Prism等科研工具的使用。科研中,切记不要眼高手低,只有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才是真正“学会了”。

我在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均有过一段科研实践经历,这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金支持满足了我的实验需求。同时,我还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师兄师姐,他们在我遇到困难时耐心解答,是我前进的动力,也是我的榜样。

问: 你们在本科期间参与了学生社团工作、比赛和研究等,你们认为这几个方面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赵晨羽: 大学生涯是一个多元化和全面发展的阶段,对我而言,主要是学习、工作、比赛、研究等方面相互促进,极大地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学习与研究: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可以为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研究过程中的探索和发现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选择与课程相关的研究课题,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研究中,同时通过研究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与比赛:比赛中的实践和挑战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又可以为比赛提供理论支持。

工作与比赛: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可以在比赛中得到展示和提升,而比赛中的挑战和压力又能锻炼工作能力。

如何达到相互促进?

目标明确: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选择与目标相关的学习、工作和竞赛项目。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工作、比赛和研究这几个方面,避免顾此失彼。

主动学习:在学习、工作和比赛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总结:定期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

康浩然: 学生工作、科研和比赛涉及不同方面的能力。学生工作提高了我的合作能力;科研提高了我对细节的把控能力;而比赛又在研究的基础上,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培养了我的实验设计思维等。

我原本是一个内向的人,在舍友的鼓励下,我决定竞选班长一职,并通过为同学们服务,慢慢获得了自信。此外,我积极与老师沟通,申请参加课题组,并参与项目、比赛。这些经历,不仅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也提高了我的沟通交流能力。

问: 在广医学习的时光,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良师益友?

赵晨羽: 在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实习期间,我们小组的博士生刘兴龙师兄对我的帮助和影响很大。我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由于疏忽,有一项大实验只进行了一次,而师兄要求进行三次。当我想起来还差两次时,已经离论文提交时间很近了,可能没时间补充数据,样品量也不够再做两次实验,我很害怕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数据。跟师兄说明问题后,师兄立刻给予我解决方案,告诉我可以通过减少复孔数量或浓度梯度,来确保剩余样品足够重复另外两次实验,同时加快实验进程。

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任何一个问题都有解决办法。”我认为,沉着冷静的心态在科研中是必不可少的,遇到问题时,不要第一时间抱怨或者懊恼,要相信问题一定会解决,用冷静的心态来面对。

康浩然: 首先要提到的是我的班主任林方钦老师。刚入学时,我因为课程有大量内容需要记忆而感到困惑,于是林老师与我分享他的学习经验。

我的师姐符江琴也给我提供了许多鼓励与帮助。工作方面,她作为学院的学生干部,在我任职学院部门干事期间,耐心指导我完成工作。学习方面,她鼓励我加入课题组、独立完成实验和参加比赛,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耐心解答。她不仅是我的“益友”,也是一位“良师”。

另外,遇到困难时,我的朋友李凯常常与我沟通交流,帮助我解决困难。

问: 在未来的学习、科研、工作和生活中,你们将如何继续践行南山精神?

赵晨羽: 我对南山精神的理解如下:积累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人类健康事业奋斗。在面对重大事件时,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未来,我将继续践行南山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深化专业知识,精益求精,以专业精神指导实践,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不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保持批判性思维。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承担责任,甘于奉献。

赵晨羽(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康浩然: 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会将南山精神作为行为准则,将其融入自己的日常实践中。

在学习方面,我将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保持专注和毅力,努力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会树立高标准,坚持诚实、勤奋,追求卓越。积极参与社区和社会事务,将南山精神落到实处。

同时,我会与身边的人分享南山精神,激励他们一起追求卓越、奉献社会。

问: 对于未来的研究与职业,你们有什么展望?

赵晨羽: 未来,我希望成为一名免疫学领域的研究员,深入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

同时,在学习、科研和学生工作中,我希望始终遵循“为人,行己恭,立心正;为学,思为源,深入之”的原则;与人交往时,保持谦逊和尊重的态度,不傲慢自大,做事以诚信为基础;通过思考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深入理解和探究知识,不满足于表面认识,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康浩然: 我将继续深入生物学领域研究,特别是我感兴趣的结构生物学和免疫方向。我会努力学习知识并提高研究技能,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以便能够深入探究和解决具体的生物学问题。

在研究生阶段,我希望能够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研究课题,例如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或疾病发生机理,并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为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提升提供有益的科学支持,在生物学领域做出贡献。

(文/赵晨羽 康浩然 陈放新 梁静汶 丁惜洁 朱睿 图/受访者提供) 35iHukxoXVm1eYgL2DtU8l7InwnzW8YWjp0fvB7SSCxtAfyOfUQFNt2DCfw+B9K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