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类型,其三个主要特征为言语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与行为限制性重复模式。2019年 4月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Ⅲ》显示,中国孤独症人口已经超过 1 000万,0~14岁儿童患者的数量超过 200万,并以每年近 20万的速度增长。孤独症一旦确诊,家庭在孩子康复治疗上将面临财务支出、日常护理、心理适应训练等现实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一家三代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显然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前,国际上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采用了应用行为分析法(ABA)、结构化教育(TEACCH)、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地板时光(Floor Time)、游戏文化介入(PCI)、社交情绪调控交互支持(SCERTS)、关键行为训练技术(PRT)、社交故事(Social Story)、图片词汇交换系统(PECS)以及早期丹佛干预模式(ESDM)等康复训练方法。这些常规干预手段意图通过语言干预来改变患儿的认知,以期影响其情绪、行为,不仅需要一个漫长的社会心理适应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行为训练过程,方能达到一定的康复效果。
同常规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方式不同,音乐治疗借助音乐互动行为,能够快速地吸引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引发患儿与音乐、治疗师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便于治疗师运用音乐体验来改善患儿的语言、认知与行为障碍。作为一种以音乐表达为沟通主渠道,以语言干预为辅助沟通手段的治疗形式,音乐治疗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给孤独症儿童带来全新的康复训练感受。
《星乐笛韵,一路繁花——陶笛应用于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的探索与实践》一书,作为广东省第二批特殊教育精品课程——“孤独症儿童陶笛音乐康复融合课程”建设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从陶笛音乐康复融合视角切入,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康复教育路径,为促进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训练,带来新颖的设计理念与有效的实践方法。
伍俏霞老师在本书第一章,通过介绍自己与孤独症儿童因陶笛结缘的经历,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了陶笛音乐训练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中的独特魅力。第二章介绍了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的发展,为读者了解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现状与最新研究进展提供了详尽的文献资料。第三章介绍了陶笛演奏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知识,为人们运用陶笛开展康复教育活动提供了实践基础。第四章和第五章围绕孤独症儿童陶笛音乐治疗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估等,对陶笛音乐治疗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案例分析展示了陶笛音乐治疗实践的全过程。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以案例讲解形式向读者全面展示孤独症儿童陶笛音乐康复融合课程建设情况。第九章借助以笛传情、以笛为媒、以笛促研的陶笛音乐治疗思想,向大众揭示了陶笛音乐治疗在帮扶孤独症儿童中所体现出的强大社会功能。
综上,本书三位作者及所在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尝试运用陶笛作为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的一种干预手段,取得了一系列的教研成果,让孤独症儿童家庭和患儿受益匪浅。这一尝试不仅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还值得面向社会广泛推广。相信此书出版将为国内特殊教育领域应用陶笛音乐治疗服务于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质量,造福更多的孤独症儿童家庭。
2024年 8月
(作者为武汉科技大学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治疗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表达性艺术分会执行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音乐疗法专委会副会长,国际表达性艺术治疗协会中国分会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