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跳动,乐章流淌。音乐,这千年的灵魂之语,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抚慰着人们的内心。它有时像一道光,穿越心之深渊,启发生命之音,净化心灵之雾。“音由心生,乐者药也。”近年来,音乐治疗在孤独症儿童的治疗与干预中绽放异彩。它借助音乐的翅膀,引领孤独症儿童飞越孤独的鸿沟,让他们在不同的旋律中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与拥抱。
当前研究中,多数孤独症音乐治疗强调各种乐器的综合运用,但高昂的乐器费用以及颇高的教学门槛,实际上很难保障孤独症儿童归家后音乐治疗的持续性,且当前少有针对孤独症儿童特定乐器的系统性的音乐治疗研究,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的具体实践也难有参考。
有什么既经济实惠又有一定治疗效果的平民乐器呢?陶笛以它朴实的外表和温暖的音色走进了伍俏霞老师和她的学生们的世界。日本音乐家宗次郎说:“陶笛是对空气的耕种。”陶笛作为中国特色的乐器,自然孕育着一种源于泥土本身的力量,从其酝酿而出的音乐自然清丽,极富疗愈效果。国内虽已有专家认识到陶笛的心理治疗作用,并将之用于临床的相关研究,但如何将其应用于孤独症学生的康复治疗实践,目前仍处于空白阶段。伍俏霞老师则用陶笛打开了孤独症学生特定乐器的系统性的音乐治疗之窗,帮助诸多孩子找到了可持续、可坚持的对症之器。正如美国音乐治疗师莫琳·德拉帕所言,每种需要都有对症的音乐——只要你能找到。
轻启此书,如穿越迷雾,豁然开朗。三位老师用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揭开了孤独症儿童陶笛音乐治疗的新篇章。她们以系统的方式呈现了治疗的实施过程,巧妙地将音乐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心设计了孤独症儿童陶笛音乐治疗融合课程。同时,她们还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案例,为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本书不仅是一本实用的指南,更是一份深沉而理性的爱的教育宣言。书中每一个细微之处,皆如甘泉般滋润着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它承载着助力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的美好愿景,捧读之际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暖与希望。尤为难得的是,书中收录了众多孤独症儿童家长的真实心声与学习体悟。这些感人至深的叙述,犹如璀璨的群星,驱散黑暗。书中的成功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每一个孤独症儿童独特的生命力,每一个孤独症儿童家长背后坚持的力量……
捧读此书,如老友在伴,轻诉衷肠。它的质朴和温暖让我明白,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而我们作为特殊教育的实践者,此刻更应坚定跟随其步伐,努力前行,去尝试,去探索,去坚持,去找寻,去点亮每一个特殊孩子心中的火种,激发其生命的无限可能。
2024年 8月
(作者为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