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特殊儿童教育领域,音乐治疗是非常适用且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孤独症儿童,他们通常比较喜欢音乐,对音乐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够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在众多乐器中选择没有太过复杂的演奏技巧(锻炼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气息训练等)和适当音量(使学生心情愉悦和放松)的乐器还是有不小的挑战。选择陶笛作为音乐治疗的媒介和载体,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其一,以陶笛自身“治愈性”特色为基础。陶笛的音乐属于“治愈系音乐”,温暖并且泛音较少的音色特点决定了它的治愈品质。在国外已经有音乐治疗专家开始研究陶笛的心理治疗作用并用于临床。欧洲的医生很早就将陶笛作为呼吸训练器用于哮喘病人的治疗。陶笛令人放松的音色,无压力的自然呼吸演奏,以及自然清新的音乐特点,铸成了这件源自泥土的“心灵乐器”。孤独症儿童在学习陶笛的过程中能得到身心的放松,减少不良的情绪行为。
其二,入门简单,能尽快增强孤独症儿童的信心。它是最容易吹响的管乐器之一,吹奏时对气息、口型等都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没有音乐基础的孤独症儿童,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简单的指法。陶笛背面的泛音孔用两个大拇指来按,同时两个大拇指也起着握住陶笛并使之平衡的作用,笛身正面的孔是用除拇指外的八个相对比较灵活的手指来按的,操作较为简单。手指的自然盖孔可以极大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小肌肉群组发展与手脑协调性。同时,陶笛是一种自然呼吸型乐器,不会产生很大的气压,所以也更符合孤独症儿童的心肺成长需求。
其三,陶笛的多种演奏形式能让孤独症学生提高沟通能力。陶笛重奏和合奏的形式使音乐更有表现力和张力,可以让更多孤独症学生走上舞台,展示自我和表现自我,提升其自信。集体重奏和合奏的练习能够增强孤独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真正走向融合。
其四,便于携带,经济实用。陶笛较为小巧玲珑,属于小型乐器。价格也较为亲民,不会对患儿家庭产生较大的经济负担,这增加了陶笛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推广的可能性。
其五,清洗方便,适应性强。陶笛虽然小巧精致,但它既不像由多种零件组成的乐器那么娇贵,也比一般的吹管乐器要干净、卫生一些。这主要是由它的材质所决定的。陶笛的材质通常为瓷土或陶土,烧制后就不会再走样、变形或开裂;这种烧制过的乐器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能适应冷、热、干、湿等各种复杂的气候条件,在使用后可以直接用湿布擦拭干净。
其六,陶笛是我国民族乐器,在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意义深远。陶笛根植于我国几千年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是“土与火”原始物质完美的结合,更是“古与今”的音乐对话,陶笛是华夏先民共创的成果。陶笛作为民族乐器有着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和渲染力,音色优美飘逸、低沉婉转,是让人身心放松的民族古典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