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涉及两个概念——音乐康复和音乐治疗。由于多年来我们一直深入挖掘陶笛音乐对孤独症学生的教育与治疗价值,也在联系音乐治疗和艺术治疗进行深入思考。在特殊教育中,我们更偏向于应用陶笛音乐对孤独症学生进行教育康复,由于音乐治疗的受众群体和实施范围的差异,音乐治疗作为新兴学科,目前为止并没有统一的概念。我们援引美国音乐治疗学家K.Bruscia在他的《音乐治疗定义》一书中所做的定义:“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近年来,使用音乐治疗来干预孤独症的研究越来越多,已有研究表明:音乐在孤独症儿童理解和描述事物过程中扮演着一种非语言性的或者是“前语言”的角色,是人们可以利用音乐帮助孤独症儿童发展的一种手段。虽然不同学派有不同的音乐治疗方法,但国际学界普遍把现有的音乐治疗方法按三大类来区分,即聆听法、再创法和即兴法。当前特殊儿童教育机构和学校中常用的音乐治疗干预方法,主要有临床奥尔夫音乐治疗法、柯达伊理念临床应用法、达尔克罗兹节奏教学临床应用法。
1.奥尔夫音乐治疗法
它是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集音乐、舞蹈、语言、节奏于一体的音乐行为教育方法,具有完整性、原创性、节奏性和沟通性。奥尔夫音乐治疗法一般有四种方法:声音感知、身体节奏、即兴创作和语言表达。聆听音乐能使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进行情绪控制,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奥尔夫的音乐节奏使孤独症儿童能够想象和表现自我,同时增加与人的互动体验,从而提高持续关注的时间。节奏训练对形成长期关注和共同关注以及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方法中,我们都离不开“奥尔夫打击乐器”,这些乐器的使用都以节奏为基础,结合人体动作、唱歌、演奏等,激发孤独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
2.柯达伊理念临床应用法
柯达伊理念临床应用法最响亮的口号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并且,它将音乐的教化功用发挥出来,让人们能从单纯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该方法认为,音乐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命紧紧相连,人的喜怒哀乐都需要通过音乐表达出来,音乐是人心灵的体现,是人精神上的依靠,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音乐,人的个性、情感和智力的发展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柯达伊理念临床应用法坚信音乐具有塑造性格甚至改造人格的力量,音乐对人的情感的影响是任何语言都难以代替的。将柯达伊理念应用到孤独症学生的音乐治疗中,探究孤独症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使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去抒发和表达不良情绪,借此达到舒缓其紧张情绪的目的。
3.达尔克罗兹节奏教学临床应用法
它是达尔克罗兹节奏教学法的一种演变,主要是通过音乐游戏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手脚统合能力以及团体互助和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孤独症学生耳(聆听)、头脑(分析)和身体四肢(根据其音乐体验来传达其要素)的衔接能力。达尔克罗兹节奏教学临床应用法在平时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注重肌肉感觉、视觉和直觉的总体统合训练。孤独症学生在掌握了动作和节奏之后,能够更清晰而有力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这三种方法隶属于教育取向的音乐治疗体系,注重在通过音乐技能的训练、学习以及在获得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行为、社交等方面的适应能力。但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体系。强化音乐治疗与康复医学、精神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跨学科交叉研究是未来音乐治疗应用于孤独症儿童康复干预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