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的中国社会学正处于关键转折期中。一方面,中国社会学人持续投入大量精力引介西方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推动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专业化、学术化与规范化,为中国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学在西方的先行,使得大量社会学的概念、命题与理论往往建基于西方经验,而对中国的经验研究经常能够发现相对于社会学理论的异常现象,这使得许多中国社会学人努力运用中国的经验研究对建基于西方经验的社会学概念、命题与理论进行检验、修正与发展,构建出许多建基于中国研究但不限于此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为全球社会学的知识进步做出越发重要的贡献。
《广东社会科学》自创刊以来即注重刊发中国社会学界的前沿著作,并有幸成为变革中的社会学的一个见证者、传播者与引领者。早在1984年创刊伊始,《广东社会科学》就开设了《人口学》栏目,在1987年开设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栏目,在1988年开设了《社会学·人口学》栏目,在1989年开设了《社会学·民族学》栏目,在1997年开设了《社会学》栏目。创刊近四十年来,《广东社会科学》刊发的文章广泛涉及人口学、社会学理论、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等诸多社会学分支或思潮。《广东社会科学》既是推动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力量,也反映着恢复与重建中国社会学的艰难与曲折。
创刊近四十年来,经过几代编辑的努力,《广东社会科学》已成为中国社会学人发表学术成果、交流研究心得、切磋学术技艺的重要平台。由于篇幅限制,我们无法在本书中展示所有学人的作品,只能按照社会学理论、农村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与政治社会学、历史社会学、人口学这一学界较为通行的分类标准,展示出较具代表性的论文。每篇论文所标注的作者简介均为论文发表时的作者信息。我们相信,这本论文集不仅见证了恢复与重建中国社会学的艰难与曲折,也将推动中国社会学进一步迈向未来、迈向世界!
编者
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