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色经济已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点,世界主要海洋大国纷纷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加速向海洋价值链高端布局。我国也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早在2012年就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和实现路径,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作为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持续集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重要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强国建设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任务。海洋经济已成为当今临海国家和地区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的最具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的领域之一,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粤港澳大湾区因海而兴、因海而富,在国家海洋战略全局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粤港澳大湾区海域辽阔、岸线漫长、滩涂广布、港湾优越、岛屿众多,海域面积20 176平方千米,大陆岸线长1 479.9千米,拥有海岛1 121个。大湾区海洋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陆海联通高效,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有望持续拓展。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渔业、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是海洋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在推动海洋产业持续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等关键核心技术尚未突破,海洋渔业发展仍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比重较低,传统海洋产业潜力有限,海洋信息、海洋金融等先进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海洋产业上下游产业链联系不紧密、本地配套率低。海洋传统产业亟须与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技术群渗透融合,实现海洋产业门类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高度协同耦合、联合联动,积极迈向深水、绿色、安全等海洋新兴领域,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在此背景下,大湾区需要聚焦海洋产业发展重点,转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将技术、资本、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嵌入传统产业业态,通过不同产业间协作,相互渗透形成新的产业融合形态,融合后的新业态主要表现为产品功能、经营管理、组织运行等方面的更新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海洋产业跨行业融合是新时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与前提,是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有助于促进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旅游、海洋信息技术、海洋文化等不同行业及产业的革新,既能够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又能够助推海洋传统产业向深海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基于此,本书在准确把握新时代关于海洋经济发展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紧扣“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海洋产业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分别从现代海洋电子信息业与工程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涉海传统制造业与新兴服务业融合发展、海洋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海洋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海洋碳汇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七个专题展开研究,进一步厘清粤港澳大湾区海洋领域重点行业融合的难点。首先,深入探究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跨行业融合发展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借鉴国内外产业融合发展的经典案例,全面考察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的机制和路径,进而系统谋划跨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最后,基于微观和宏观互动的视角,围绕政策关联、产品关联和技术关联等方面,以跨学科的方法为引领,从体制机制创新、关键环节再造、重要核心领域发力、重大创新平台支撑、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等方面提出现代海洋产业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与关键举措,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及将广东打造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点贡献蓝色力量。
编者
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