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数字教材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1.数字教材的定义

早期研究对数字教材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研究者对数字教材的理解各不相同,同时,存在一些与数字教材相近或相关的概念,比如电子书、电子书包、电子课本、电子教材等,如表 2-1 所示。 数字教材与其中一些概念既有相同或相近的内涵,也有不同的指向范围。

表 2-1 数字教材的相关概念

电子书最初指通过电脑屏幕或移动设备获取的数字化文本,随着技术的发展成为存储内容和浏览信息的阅读器载体,主要是面向大众的一般性阅读,其本身的教学意义并不明显,与数字教材有着较大的差别。电子书包的概念包含硬件终端与学习服务平台两部分,电子课本则仅仅指电子书包的内容(资源),这两个概念与数字教材概念的内涵并不一致。从宽泛的角度来看,数字教材与电子书包都是包含内容(资源)、设施、工具及服务平台的学习系统,但从具体的形式和内涵上来看,数字教材的内容并不仅仅指电子课本,“教材”比“课本”要更广泛,包括课本、教辅等不同的形式;数字教材的设施主要指数字教材阅读器,不包括硬件终端;数字教材的工具主要指基本的阅读工具和学习工具,不完全是虚拟学具;数字教材本身具备一定的学习服务功能,但平台是数字教材的外部环境,并不包含在数字教材的概念里。

综上所述,电子书、电子书包、电子课本与数字教材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教材的概念也随之变化。关于数字教材的概念,研究者从起源、功能特性、实现技术等不同维度展开了剖析,基本包含以下几种界定方式:

①出版物: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界定方式,赞同该界定方式的研究者大多认为数字教材源于电子书,并加入了教学属性。

②媒体资源:研究者认为数字教材在纸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了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的教育资源。

③教育系统:这种界定方式迎合数字时代特点,研究者认为数字教材将产品、平台、服务、终端等模块进行整合,以系统形式促进数字化学习。

本研究认为数字教材指的是在数字化环境下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纸质教材相结合,且利用移动终端呈现的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富媒体化、教学策略多样化、评价多元化的数字教学资源。它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师生教学活动的基础,是课程标准具体化和教科书数字化的集合体,是一种特殊的电子书和教学媒介。此外,本研究中的数字教材依托课程云平台的智慧学习环境,具有以下优势:

(1)集合国家级基础教育权威资源。

数字教材集合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等 60 多家出版社所积淀的各种基础教育的优秀资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等 60 余家国家及地方教材出版社逐渐达成共识,建立了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发展的共同体,共同搭建了数字教材课程云平台,为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提供“基础性+个性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它是各出版社的教科书、辅导书、词典、语法书、听力训练等各方面教学资源的集合体。

(2)满足跨平台和多终端的应用环境。

数字教材包括Windows、Android版本,能满足跨平台和多终端的应用环境。

(3)集成云端课堂系统,构建云端学习环境。

数字教材与“云+端”智慧课堂结合,实现数字化互动教材、信息化交互式授课、网络与电子化作业测评、即时性综合评价等全新教学手段。以数字化电子书包或PC为载体,全面实现听、说、读、写、练、测等学习功能,提供按需访问云平台服务,构建个性化云端学习环境。为课堂教学应用的交互等学习活动提供支撑,教师借助云平台能够使用交互备课、屏幕共享、控制管理和监管学生课外学习等教学管理功能,实现从课内学习到课外学习的自然延伸。

2.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在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首的各出版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数字教材研发及应用逐渐成熟,数字教材是破解教育改革和信息化应用融合“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钥匙之一。2019 年 12 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首次将数字教材的管理纳入国家文件中。作为教学资源的新形态,数字教材的研究、发展与应用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与接受,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领域之一。关于我国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在纸质教材的数字化呈现。2001 年起,人民教育出版社就开始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手持式电子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于 2002 年完成手持式“人教电子教材”的研发工作。在 2012 年后手持式“人教电子教材”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定义为第一代“人教数字教材”,它在一定意义上是纸质教材数字版与教学资源库的整合,能够实现与纸质教材的所有内容相匹配。

第二阶段:强调资源多媒性。第二代“人教数字教材”包含大量与教科书内容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交互式课件、交互习题六大类。在内容结构上是较为典型的多媒体型数字教材,它以纸质教材为设计蓝本,保留纸质教材的全部内容和编排次序,但更加注重形象化、动态化、交互性,通过改变教材内容原有的呈现方式,创设虚拟探究环境,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很多出版机构陆续发布了中小学数字教材产品。这一阶段,以第二代“人教数字教材”为代表的多媒体数字教材在设计研发模式上相对成熟。

第三阶段:逐渐融合大数据、VR、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第三代“人教数字教材”定位于落实国家教育战略,旨在立德树人、促进教育公平、引领教育发展和教学变革。它融教材、数字资源、学科工具、应用数据于一体,既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基础资源和基本参考,又能实现各种扩展服务与个性化资源链接。

本研究的成果为第四代数字教材,第四代数字教材整合了各版本、各阶段的数字教材,并支持课程的开发与共享,具备多媒体教材优势,但更加强调学习资源的生成与互动,并嵌入了数据采集接口,能够实现即时采集师生使用数字教材过程中的行为记录,形成数字教材应用大数据。这种大数据与数字教材的融合,不仅能够形成教材研发、应用、完善、相互促进的闭环,还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分析与评价,促进教学模式变革。我国中小学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如图 2-1 所示。

图2-1 我国中小学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

此外,数字教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表 2-2 所示,主要体现在核心、资源呈现、学习互动、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及效果、学习活动、技术支持等方面。

表 2-2 数字教材发展阶段的特征对比 Ud7rHw5eKAhZMHkPG+hV3PodAjpm/dHe0pjqge0jbBKmjRy4Qpci55kUv+yqUAd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