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智能服务层面展开数字教材课程云平台系统设计。
依据提高用户体验、资源内容可操控、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的标准,立足个性化教与学服务和智慧教学,打造数字教材课程云平台。该平台系统的设计聚焦为课堂提供智能服务,设计的核心在于数字教材课程模型的构建,包含学生模型、数字课程和应用支撑三个方面。学生模型主要指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行为等关键信息建立学习和智能模型;数字课程重在数字教材,主要由电子教材、素材资源、拓展资源、练习题、学习档案、在线学习活动六部分组成,除此之外还包括优秀的教学课例、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测试题库以及用于拓展的教辅材料;应用支撑即教师借助课程云平台,在数字教材支持下开展创新性实践,发挥资源平台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长远发展,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2)从多维度多场景构思教学应用实践的策略。
数字教材延伸了纸质教材内容,拓展了立体化资源,具备教学、评价和管理功能,其丰富的资源和功能可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且和云平台整合应用。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教材优势,在不同软硬件支持的环境下开展适宜的教学实践。研究从多维度、多场景构思教学应用实践的策略,在面向智慧环境的云服务、云互动、云协同三类课堂教学场景下,相应地设计基于数字教材的教学模式并展开实际教学活动,如技术支持下的高效互动课堂应用模式、“一对一”个性化学习应用模式等,旨在探索数字教材规模化、常态化的应用路径,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提供数据基础,也为日后更加深入的信息化教学创新提供实践依据。
数字教材不仅可以收集教师动态生成性行为数据,还可以生成相应的可视化图表,内容包括学习进度数据、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数据、师生与学习环境的交互数据、教师和学生操作数字教材产生的数据等。如此一来,平台便可借助相关技术,将收集到的动态生成性行为数据进行建模,精准描述教师行为,确立教师行为等级,制定辅导措施,建立教师个性化发展机制,以帮助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进程,让数字教材更好地发挥个性化学习管理服务作用。根据已有的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技术实施方法,本研究具备可支持的方法工具,其创新之处体现在理论建树与实践应用方面。
(1)以质性研究完善行为科学的理论建构。
通过质性分析,本研究从理论上构建了基于数字教材的教师动态生成性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型,明确地说明了数据采集的标准和规范及采集原则,这不仅为数字教材的迭代更新指明了一定方向,也丰富了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教育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型的相关研究。
(2)从采集数据的指向来看,试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以往诸多研究将数据采集的关注点落在学生上,缺乏对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角色行为的关注。本研究将采集数据方向主要定位在教师角色,关注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行为与特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通过理论分析和应用实践,构建教师动态生成性行为数据采集模型。
数据的采集过程是一种情境感知过程,可用认知心理学的模型进行描述,需在深入一线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与具有丰富的应用经验的教师进行访谈,对采集到的海量行为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应用过程中隐性的、稍纵即逝的动态生成性行为数据,与应用情境有紧密的联系,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动态和开放的数据采集方法,以更好地解决行为数据的复杂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