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研究意义

数字教材的应用研究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体现,能够帮助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同时,数字教材的应用研究也是推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的强大助力,其具体意义如下:

1.促进教育数字化变革的重要推力

教材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载体,而数字教材是Web 2.0 阶段课堂教学创新变革的核心资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数字教材的信息载体不再局限于文字与图片,能够通过更为丰富的形式完成信息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借助网络技术以及移动设备,用户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及时获取所需要的教材内容。数字教材的深度和广泛应用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数字教材的引入,不仅增加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奠定了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创新的基础,在促进知识的共享与更新等方面,皆具有积极作用。数字教材由于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具有系统性、基础性、生动性等特点,承载着教学基本依据和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共性要求,在所有数字化课程资源中起着统领性作用。基于信息时代资源共享的优势,数字教材的全球“流通”将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变革。

2.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智慧教育融合应用的深入实践

在 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网络速率和数据吞吐量也快速增大,这为新技术更好地融入教育情境提供了无限可能,即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了学生对真实学习情境的感知。新技术的融入一是从技术层面上解决了智慧教育由在线速度、师生互联、资源共享、学习体验、情境感知等引发的难题,实现了多场景应用转换,促进虚拟交互更流畅、师生互动更及时,实现了远距离课堂(城市—农村课堂、跨国课堂等)无缝同步连接和多学习空间互相连接,从而真正达成空间育人的目的;二是便于更加广泛地收集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学习数据,包括课堂学习数据、课下学习记录、线上学习数据、线下学习痕迹,真正地实现了教学与学习评价有迹可循。

基于数字教材的教学实践依托课程云平台,在 5G等新技术支持下构筑师生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的环境。无缝感知技术能够全面感知学习情境中的信息,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以识别授课教师的教学特征、教学风格、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偏好等,有效引导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数字教材的应用研究过程是开放、智慧的,也是 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智慧教育融合的创新性实践。

3.催生智慧型教师的强大助力

本研究为教师提供以数字教材为核心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通过提取、描述和分析教师的授课行为等各种数据,发现教师的教学行为规律和方法特点,便于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习惯和特征,改进教学组织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处于云端的各类教育资源的获取更为便捷、及时,这样将有效地保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然连续性。本研究始终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了基于云平台的教师智慧研修体系,提供与实践结合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培训、教研支持等,将有效提升教师的“智慧”能力,培养一批智慧教师,最终培养学生的智慧之花,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

4.推进“教育新基建”平台建设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积极开展从小学到高中全部学科的数字教材开发,并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应用。然而,数字教材在应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支持环境与服务体系,导致个性化学习支持不足、学习活动单调、交互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开启数字教材课程云平台创新应用模式研究尤为关键。该模式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将为数字教材提供全新的性能体验、个性化支持服务与多样化的应用情境,并深刻变革数字教材的生成与应用方式。

开展数字教材课程云平台创新应用,探索实现管理科学、技术先进、功能齐全、运行稳定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和运营平台,一方面可推动以数字教材为标准的智慧课堂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抢占科技制高点,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积极培育新兴教育产业经济业态,深化新技术在教育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是推进“教育新基建”建设的创新举措。 wlKVMtrvJDkDghDbnz3bayaCublEFoopRyyoxuLVGdl4345KGkfxAq5FYadmbGc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