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融乐绘”特殊教育宣导课程方案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吴小文

一 课程性质

“融乐绘”特殊教育宣导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普通教育学校小学阶段的一门特色课程,由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领衔,带领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星悦小学、广州市海珠区聚德西路小学、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小学、广州市海珠区知信小学、广州市海珠区东风小学、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小学、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广州市海珠区梅园西路小学、广州市海珠区启能学校联合开发。

二 课程特点
(一)普惠性

普惠性指普遍、惠及。本课程为普通教育学校小学阶段的所有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科普知识和实操技能,并确保所有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从中受益,而不是仅仅满足少数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需要。

(二)活动性

活动性指在做中学。本课程以微讲座、微讲坛、融合主题绘本宣导活动为实施路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并通过参与、思考和实践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对特殊教育的总体认知。

(三)整体性

整体性指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共同推进。本课程从系统观出发思考普通教育学校的特殊教育宣导工作,将宣导对象由学生扩大到学生、家长和教师,并帮助学生、家长和教师将对特殊教育“碎片化”的刻板认知过渡到对其“整体性”的理性把握。

三 适用对象

本课程分为融课程、乐课程、绘课程三部分。融课程适用于普通教育学校小学阶段的教师。乐课程适用于普通教育学校小学阶段的学生家长,包括普通学生的家长及特殊需要学生的家长。绘课程适用于普通教育学校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普通学生及特殊需要学生。其中,学生按照年级划分,一、二年级为低年段学生,三、四年级为中年段学生,五、六年级为高年段学生。

四 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尊重个别差异。

(2)构建“共生共建共创共赢”的融合教育校园文化。

(3)倡导参与体验、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方式。

五 课程设计思考

根据生态系统论,身处普通教育学校的特殊需要学生面临一系列互相影响的环境系统,这些系统的核心群体是认识或不认识的同学、自己班或其他班的教师、自己或同学的家长。这些系统和核心群体会与特殊需要学生互动、产生联系并影响特殊需要学生在普通教育学校的融合发展。

本课程分为面向教师、推进中观系统宣导的融课程,面向家长、服务宏观系统宣导的乐课程,面向学生、着力微观系统宣导的绘课程。融课程不分年段实施。乐课程分低中高年段实施,每个年段开展 2 次宣导课程活动,以家长最关心的融合教育问题作为主要学习内容。绘课程分低中高年段实施,每个年段开展 6 次宣导活动,以目前普通教育学校较为常见的特殊需要学生(如智力障碍学生、孤独症学生)的身心特点、行为表现和融合策略作为主要学习内容。

六 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课程目标

总目标:以普通教育学校为主阵地,面向普通教育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等核心群体,按照规定的学习课时、进程和内容进行融合教育的理念和做法的宣传引导,旨在让普通教育学校的核心群体了解不同特殊需要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教育需求,提升他们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接纳程度,感受、认可融合教育,进而配合、支持或自觉践行融合教育,最终使特殊需要学生和核心群体共同成为校园融合教育文化的创造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1.融课程的课程目标

普通教育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正确把握特殊需要学生的身心特点,关注个体差异,进而初步具备“因人施教”“分层教学”的融合理念;核心目标为提升普通教育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

2.乐课程的课程目标

围绕融合教育的主题,家长畅所欲言,形成对融合教育多角度的科学认识,理解特殊需要学生的家长,并能正面积极引导自己的孩子接纳特殊需要学生;核心目标为引导家长理解孩子的个性,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提升智慧快乐育儿的水平。

3.绘课程的课程目标

以融合教育主题的绘本为载体,普通学生通过绘本阅读、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体验式学习,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提升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接纳程度;核心目标为创设教育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样态的生命,并用自己充足的能量帮助身边的伙伴进步。

课程目标

(续上表)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共 36 课,其中融课程 12 课、乐课程 6 课、绘课程 18 课。

融课程的内容主要聚焦普通教育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对于融合教育理念的理解、常见特殊需要学生及其身心特点的认识、融合教育在班级管理与教学中的应用、学校融合支持体系与资源的掌握、家校沟通方法的习得等。

乐课程的内容主要聚焦普通学生的家长对于融合教育理念及其意义的理解、各类特殊需要学生及其身心特点的认识、主要融合教育策略的了解等。

绘课程的内容主要聚焦普通学生对于常见特殊需要学生(如智力障碍学生、孤独症学生)及其身心特点的认识与了解,助其在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上接纳特殊需要学生,并掌握与特殊需要学生交往的技巧,在交往的过程中关爱他们,展现自己对多元生命的尊重与欣赏。

课程内容

(续上表)

七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平等对话、互动共享,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2)强调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共同推进课程的实施。

(3)重视学习手册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充分运用。

对于面向教师的融课程,不分年段实施。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师对特殊教育的认知水平及其技能水平,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集体学习或分科组、年级组学习。由学校主管或负责特殊教育的行政人员(如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资源教师等)担任讲师,使用本课程配套的课件和讲稿开展教学,争取在 1~2 个学期内带领全体教师完成所有学习内容。

对于面向家长的乐课程,分年段实施。低年段选用第 1—2 课,中年段选用第 3—4 课,高年段选用第 5—6 课。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组织与开展课程教学。前者由学校主管或负责特殊教育的行政人员担任讲师,组织相关年段学生的家长按照统一时间进行集体学习;后者由班主任担任讲师,使用本课程配套的课件和讲稿,组织本班的家长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对于面向学生的绘课程,分年段实施。低年段选用第 1—6 课,中年段选用第 7—12 课,高年段选用第 13—18 课。

本课程配套了 36 节微课与相对应的活动手册(宣导对象用书),支持教师、家长、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

课程实施内容

(二)评价建议

(1)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2)以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为主。

(3)充分解释和应用评价结果。

注重增值性评估、过程性评估及多元评估。经过 6 ~ 18 个课时的活动体验之后,通过教师执教的融合教育课例来评估其对融课程的掌握程度,通过访谈来评估家长对乐课程的了解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及作品展示、行为表现来评估学生对绘课程的学习情况。

(三)教材编写建议

(1)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宣导讲师在向宣导对象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残障观,从认知、情感和行动上接纳特殊需要学生。

(2)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宣讲导师应充分关注并利用宣导对象的先备经验,引导他们关注特殊需要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及其心理环境,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让其成长环境更包容、更友好、更无碍。

(3)精准性与拓展性统一。宣导讲师在引导宣导对象精确识别特殊需要学生具体需求的同时,应不断拓展教育资源和方法,以个别化教育开展差异教学,促进特殊需要学生全面发展和融入社会。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兼顾学生帮扶“小天使”和家长志愿者队伍建设。

(2)开发并灵活利用配套的活动手册、微课资源等。 Y9DO6Lr+Od8q9BRWT/Zfb2eNzuY5CU0XajuqK+IjuYl8RT4Gh5ZP4Wfhv8Nmja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