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广州南岸有大洲,周回五六十里,江水四环。海珠,一个珠水环绕、应水而生的宝岛。从唐代“江南洲”到“河南七十三村”,再到近现代正式建立行政区划:蒙圣、海幢、洪德,再到后来的河南、南区、海珠,变化的是名字,不变的是初心。基于公平,追求卓越,办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海珠教育,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适性教育,是每一位海珠教育人的共识与追求。

特殊教育,作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海珠区特殊教育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率先建立普通学校特教班开展融合教育探索;2011 年,率先设立区级专项特教经费、建立特教师资全员培训机制;2016 年,率先实施学生学习能力评估按需安置学位机制;2021 年以来,区内一批特教内涵建设项目获得省级立项……一系列实践让海珠特教综合实力迅速跻身全省前列。海珠区先后荣获“广东省随班就读示范区”“广东省优质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等称号,多次承办或参加全国性和各省、市的交流活动并分享经验,持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全国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海珠区特殊教育的飞速发展,有吴小文老师的一份功劳。认识吴小文老师是在十年前,当时她还是一所普通中学的兼职资源教师,入职不久的她负责管理学校的资源教室。看着她认真投入的模样,我看到了特殊教育的新生力量,于是便引荐她进入海珠区特殊教育中心教研组参加系统学习。从此,她一心向“特”,心心向“融”。

两年后,吴小文老师正式转任海珠区特殊教育专职教研员。她引领本区特殊教育骨干组建区级特殊教育宣导团,开发宣导课件,开展融合教育主题绘本宣导实践,一步一个脚印,为融合教育氛围的营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宣导工作的深入推进,她认识到,无规划、碎片化、零散式的宣导方式,难以满足学校和特殊需要儿童的实际需求。彼时,广东省刚刚启动首批特殊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吴小文老师决心抓住特教发展机遇,带领团队打造一套系统、全面、可持续的特殊教育宣导课程,以实现特殊教育的优质融合普惠发展。

在华南师范大学李闻戈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邓猛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由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牵头,广州市海珠区启能学校、广州市海珠区聚德西路小学、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星悦小学(原名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小学)、广州市海珠区梅园西路小学、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小学、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小学、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广州市海珠区东风小学、广州市海珠区知信小学、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的骨干力量迅速汇聚为一支特教宣导课程研发团队,团队成员囊括了教研员、特殊教育学校骨干和普通中小学校长、教师。从研发、实施至推广,每一个阶段,团队成员都反复实践,不断打磨,多次深入学校一线展示课例,终于取得显著成效,《“融乐绘”特殊教育宣导课程构建》结集出版了!这套课程以生态系统论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来自一线,也服务一线,主要是面向普通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等核心群体进行宣导,提升他们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接纳程度,引导他们感受、认可融合教育,进而配合、支持或自觉践行融合教育。这是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与区内中小学联合深研的智慧结晶,更是海珠特教人对推动特殊教育优质融合普惠发展这一使命的深刻回应。

特教宣导团队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他们的无私奉献为特殊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希望师生家长通过这套课程,能更加深入理解、接纳和支持特殊需要儿童。我们也期待特殊教育同行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的团队进一步完善课程,通过持续不断的特教宣导,共同营造包容、和谐、有爱的融合教育生态,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24 年 11 月 30 日

(周淑仪,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 m3l3b36KE+VMry38TaEPYe2DB7rz0H5OMLHj7ljAwuTZHKTtqm/9GcO/PEPrRl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