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妈妈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一练字就哭?起初,我很耐心地劝导她,可是一点儿改变也没有。每次她一哭我就心烦,接下来我就会对她一顿吼叫……看着孩子边哭边写,我的心情糟糕透了,不明白这样下去有什么意义。”
养育孩子,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只是,有些家长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思考的是:孩子为什么不听话?怎样才能让孩子听话?而忽略了反思孩子为什么会抗拒,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否真的合理,等等。
大多数家长坚信:跑得早,就一定会跑得远。因此,许多家长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就迫不及待地开启了“培养模式”,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比同龄人更早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殊不知,在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驱使下,家长用力过度,反而产生负面效果。
就像上面这位妈妈抱怨的那样,孩子一练字就哭,其真正的原因是孩子刚上一年级,这位妈妈在没有征求孩子意见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给孩子报了书法课,希望孩子能写一手好字。加上孩子好胜心强,每次练字都希望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于是,当字写不好时,孩子就有挫败感。久而久之,孩子每次练字就成了煎熬的过程。孩子因为写不好字,得不到家长的表扬,就边写边哭。家长看见孩子哭,主观地认为是孩子不想写,于是开始吼叫。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孩子逐渐对练字产生了厌恶情绪,字写得越来越潦草,甚至不想再写。
我给这位妈妈的建议如下。
※合理引导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强迫孩子做父母认为有益的事。
※遵循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在孩子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善时,强迫孩子进行练字这种精细动作,未必是好事。
※不要过于急着培养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或技能,走得早不一定走得远。
※养育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按下暂停键。
这位妈妈听取我的意见后,做出了改变。她不再对孩子吼叫,也不再严格要求孩子字写得多好,甚至和孩子商量:如果现在实在不想练字,那就上二、三年级时再练……奇怪的是,妈妈改变后,孩子并没有放弃练字,反而练字时情绪变得平静了。
可见,养育孩子,家长心态过于着急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比如,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相关能力随之缺失,甚至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后劲不足等问题。因此,家长在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把养育孩子当作一场漫长的旅程。
正如教育学家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当家长懂得慢下来,懂得为孩子做减法,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一定会更加稳稳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