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达(1900-1966),字觉明,笔名方回、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目录版本学家、敦煌学家。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译员。1930年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委员。1933年兼北京大学讲师。1935年秋到牛津大学鲍德利图书馆工作。1936年秋转伦敦,在英国博物馆东方部检索敦煌写卷和汉文典籍。1937年赴德国访问柏林科学院及各地博物馆,考察劫自中国西北地区的壁画、写卷。同年末赴巴黎,研究法国国立图书馆馆藏敦煌遗书。1938年返国,先后任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导师。1942-1944年,两次考察河西走廊古迹文物。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副所长等。向达先生治学严谨,为中西交通史、少数民族史,特别是对敦煌学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著作有《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西交通史》《蛮书校注》等。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书博采中西史料,选取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的有关者,诸如人物、宫室、服饰、饮食、绘画、乐舞、打毬、宗教等主题,描绘还原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阐明了唐代在我国历史上“上汲汉、魏、六朝之余波,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的重要地位。向达先生除了利用了传统的文献资料外,还十分重视使用新出土的墓志资料和文物材料,这样一方面大大补充了前人所辑昭武九姓粟特人的有关活动记载,另一方面也以文物材料形象地解释了西域文化在长安的表现。总之,此书是唐代中西文化交流史方面的力作,被李约瑟评价为“有关在唐代长安的西方人的最出色的专著”。
本书此次重新出版,以1957年4月三联书店版为底本,同时参校通行的多种版本。原书为繁体竖排,现改为简体横排。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原文的“□”表示缺字。
另外,向达先生的学术研究特别注重实地考察,因此于本书中增补了一篇先生对河西走廊古代遗址和遗留敦煌写本考察的笔记——《西征小记》。
本书内容精博、史料丰富,因编者自身水平所限,虽勉力为之,然难免舛误,恳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