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夜,俗又呼为“灯节”。比户燃双巨蜡于中堂,或安排筵席,互相宴赏。神祠、会馆,鼓乐以酬,华灯万盏,谓之“灯宴”。游人以看灯为名,逐队往来,或杂遝于茶垆、酒肆之间,达旦不绝。桥梁植木桅,置竹架如塔形,逐层张灯其上。沿河神庙亦植竿引索悬灯,云“造桥灯”。皆以禳祓
。蔡云《吴歈》云:“看残大烛闹元宵,划出旱船忙打招。不放月华侵下界,烟竿火塔又星桥。”
译文 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民俗又称为“灯节”。家家户户在中堂屋点燃两根巨大的蜡烛,有的会安排宴席,互相邀请宴饮玩乐。在神祠、会馆,用鼓乐来酬谢神明,同时点燃特别多的花灯,称为“灯宴”。游人们借看花灯的名义,成群结队地往来于街巷,或聚在茶坊、酒馆里,通宵不散。在桥上立起一根桅杆,放置像塔形的竹架,然后在每一层都放上花灯。沿河的神庙也都立起桅杆,其中拉上绳索挂灯笼,叫作“造桥灯”,都是为了禳除灾祸。蔡云在《吴歈》中说:“看残大烛闹元宵,划出旱船忙打招。不放月华侵下界,烟竿火塔又星桥。”
案:范石湖《上元纪吴下节物》诗:“樯炬疑龙见,星桥讶鹊成。”注:“舟人接竹桅樯之表,置灯于上,望之如星。”又云:“星桥,乃桥灯也。”又有句云:“旱船遥似泛。”盖旧俗,夹道陆行为竞渡之乐,谓之“划旱船”。今俗已废。《昆新合志》亦云:“上元各乡社庙,设桥灯、塔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