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年

诸丛林 各建岁醮 ,士女游玩琳宫梵宇,或烧香答愿。自此翩翩征逐,无论远近,随意所之。城中圆妙观,尤为游人所争集。卖画张者,聚市于三清殿,乡人争买芒神春牛图。观内无市鬻 之舍,支布幕为庐,晨集暮散,所鬻多糖果、小吃、琐碎玩具,间及什物而已。而橄榄尤为聚处。杂耍诸戏,来自四方,各献所长,以娱游客之目。如立竿百仞,建帜于颠,一人盘空拔帜,如猱 之升木,谓之“高竿”。索上长绳,系两头于梁,举其中央,两人各从一头上,交相度,谓之“走索”。小儿缘长竿倒立,寻复去手,久之,垂手翻身而下,谓之“穿跟斗”。长剑直插入喉嗉 ,谓之“吞剑”。取所佩刀,令人尽力刺其腹,刀摧腹皤 ,谓之“弄刀”。置磁甏 于拳,以手空中抓之,令盘旋腰、腹及两腋、两股,瞥起倏落,谓之“弄甏”。或以磁盆置竿首,两手交换,有时飞盆空际,仍落原竿之上,谓之“舞盆”。置丈许木于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踏高跷”。以毯覆地,变化什物,谓之“撮戏法”。以大碗水覆毯,令隐去,谓之“飞水”。置五红豆于掌上,令其自去,谓之“摘豆”。以钱十枚,呼之成五色,谓之“大变金钱”。两人裸体相扑,谓之“摆架子”。凤阳人蓄猴,令其自为冠带,并豢犬为猴之乘,能为《磨房》《三战》诸出,俗呼“ 狲撮把戏”。围布作房,支以一木,五指运三寸傀儡,金鼓喧嗔,词白则用叫颡子 ,均一人为之,俗呼“木人头戏”。“牵丝戏”,仿佛傀儡,手足皆以丝牵运动,故名。穹幕于壁,一人在幕中,作数人问答语,谓之“隔壁戏”。以扇扑桌,状鸟之鼓翅,继作百鸟之声,皆出自口中,谓之“百鸟像声”。江宁人造方圆木匣,中缀花树、禽鱼、神怪秘戏之类,外开圆孔,蒙以五色瑁玳 ,一目窥之,障小为大,谓之“西洋镜”。又有“洋画”者,以显微镜倒影窥之,障浅为深,以画本法西洋故也。江阴人抟 五色粉,状诸人物,曰“粉人”。截紫白竹尺余,上开六孔吹之,谓之“太平箫”。以竹簧夹箬置舌间,可吹小曲。竹筒二三寸许,贯以妆域 ,以线袅之,就地盘旋,引风入窍,作汪汪声,谓之“地铃”。篾丝糊纸为蝴蝶、人物之形,风中飞扬,谓之“丝鹞”。瞽 男、盲女,击木鱼、铜钹,答唱前朝故事,谓之“说因果”。“摊簧”,乃弋腔之变,以琵琶、弦索、胡琴、檀板,合动而歌。余如测字、起课、算命、相面,大率江西人赁居宇下,借以觅食。男女之问灾福者,到处闻膻蚁聚。茶坊、酒肆及小食店,门市如云。窭人 装水烟为生者,逢人祗应,以些少钱会赠之。托盘供买食品者,亦所在成市。至城外西园,则掷馒首于放生池,引鼋 浮水而食以为乐。妇女暗数罗汉,卜年庚之顺逆。至十六曰,然后学子攻书,工人返肆,农人各执其业,谓之“新年”。范来宗《游观》诗云:“仙都元妙六门中,遐迩争趋老少同。大地广场逾鹤市,诸天法相若鳌宫。种桃道士重门杳,卖果儿郎百戏空。何事千人齐引领,香舆裙露石榴红。”又蔡云《吴歈》云:“城外西园城内观,趁闲趁闹尽嬉顽。可怜佛宇仙宫好,混却茶炉酒肆间。”又云:“弥罗阁阴花爆稀,长生殿边丝鹞飞。冶容少妇入人海,轻薄儿郎惯打围。”

译文 新年期间,各座寺院、道观都在设坛祭祀,贵族女子到寺院道观祭拜,有的人是为烧香还愿。然后,人们就欣喜自得地互相走动,无论关系远近,各随心意拜访。城中的圆妙观,尤其受到游人欢迎,大家都喜欢聚到这里。卖画的人,在三清殿开市,乡下的人们争着买勾芒神画像和春牛图。道观里没有供做买卖的房屋,商贩就自己支起幕布,搭成棚子,清晨开集,到傍晚才散去。所卖的都是糖果、小吃、各类玩具,还有一些杂货,而吃橄榄茶的地方尤其是众人聚集之处。来自各地的杂耍把戏人,各显神通,以娱乐游人眼目。例如立起高高的竹竿,在顶端插上旗子,一个人爬上竹竿拿下旗帜,就像猿猴爬树一样,称为“高竿”。将绳索两端系在木架的梁上,中间悬空,两个人各从绳子的一端往中间走,然后在中间交错而过,叫作“走索”。小孩子攀上长长的竹竿倒立,坚持一段时间,接着松开手,从竹竿上垂手翻身跳下,称为“穿跟斗”。将长长的剑直插入喉咙,称为“吞剑”。让人将佩刀用力刺入自己腹部,刀都坏了,而腹部只留下一道白色印记,叫作“弄刀”。将瓷坛子放在拳头上,用手在空中抓住,令其盘旋于腰部、腹部,以及两腋、两腿之间,一会儿抛上去,一会儿落下来,称为“弄甏”。有的将瓷盆放置在竹竿顶部,竹竿在两个手之间交换,有时候瓷盆飞在空中,最后仍会落到竹竿上,叫作“舞盆”。将一丈多长的木头置于脚下,可以在其间行走跳跃,称为“踏高跷”。将毯子盖在地上,变出各种日常物品器具,称为“撮戏法”。将一大碗水泼到一个毯子上,水就消失了,叫作“飞水”。将五颗红豆放到手掌上,令其自己消失,称为“摘豆”。吹一口气,将十枚铜钱变成五种颜色,叫作“大变金钱”。两个人裸着身体互相扑打,称为“摆架子”。凤阳的人训练猴子,让其自己戴帽子、系腰带,并训练狗让猴子骑乘,猴子和狗能演《磨房》《三战》等戏,俗称“ 狲撮把戏”。将布围起来做房子,用一根木头撑起来,用五指摆布三寸高的人偶,锣鼓喧天,念白则使用颡叫子念出来,这都靠一个人完成,俗称“木人头戏”。“牵丝戏”和木偶戏相似,只是木偶的手和足都是用线牵着才能动起来,因而得名。靠近墙壁,搭一个帐幕,一个人坐在帐里,模仿很多人对话,叫作“隔壁戏”。用扇子拍打桌面,模拟鸟儿振翅高飞的样子,然后用嘴模仿百鸟的叫声,叫作“百鸟像声”。江宁人制作的方形或者圆形的木匣,中间装有花树、禽鱼、神怪、秘戏之类的画面,在外面开一个小圆孔,用五色玳瑁盖住小孔,用一只眼睛从小孔往里看,匣中的小东西就像是变大了,称为“西洋镜”。还有叫作“洋画”的,从显微镜里可以看到画中的倒影,画面中很近的东西看上去很深远,这是因为采用了西洋的绘画技法。江阴人用五色粉捏出各种人物造型,称为“粉人”。截取一尺多长的紫白竹,在竹竿上面开六个小孔来吹奏,叫作“太平箫”。用竹片夹住竹叶,放在舌头上,能够吹奏小曲。截取两三寸竹筒,在中间安装一个陀螺,用线缠住,在地上飞快转动,风会钻进竹筒里,发出汪汪声,称为“地铃”。在细竹丝编出蝴蝶、人物造型,再糊上纸,放飞到空中,叫作“丝鹞”。失明的男女敲击木鱼、铜钹,说唱前朝往事,称为“说因果”。“摊簧”,是由弋腔演变而来,用琵琶、弦索、胡琴、檀板,合奏而演唱。其余像是测字、起课、算命、相面之类的,大多是江西人一起租赁房屋居住,用这个手艺谋生。问灾福的男女,就像是闻到膻味的蚂蚁一样聚在一起。茶坊、酒肆以及小吃店数量特别多。依靠装水烟为生的贫困之人,见人就恭敬地伺候着,以此来得到一点点赏钱。端着托盘供人买食品的人,所到之处都聚满了人。城外的西园有一个放生池,人们将馒头扔到池子里,引来鼋浮上水面吞食馒头,众人以此为乐。妇女暗地里数着罗汉像,以此来占卜生辰八字的顺逆。一直到正月十六,这种活动才结束,学子们开始读书,工人开始到作坊里干活,农民开始做农活。这就是新年。范来宗作《游观》诗:“仙都元妙六门中,遐迩争趋老少同。大地广场逾鹤市,诸天法相若鳌宫。种桃道士重门杳,卖果儿郎百戏空。何事千人齐引领,香舆裙露石榴红。”又有蔡云在《吴歈》中所作:“城外西园城内观,趁闲趁闹尽嬉顽。可怜佛宇仙宫好,混却茶炉酒肆间。”又有诗说:“弥罗阁阴花爆稀,长生殿边丝鹞飞。冶容少妇入人海,轻薄儿郎惯打围。”

案:冯慕冈《月令广义》:“元时,元日于长春宫建醮,岁以为例。”范《志》:“岁首即会于佛寺,谓之‘岁忏’。士女阗咽,殆无行路。”长、元《志》皆载:“元旦,佛寺烧香,礼年忏。”徐崧、张大纯《百城烟水》载:“圆妙观在宫巷北,创自晋咸宁二年,名真庆道院。至元元贞元年,改赠今额。时左辖朱文清大施舍,观遂甲吴中。基周广五百亩。”又载:“西园,即戒幢律院,在冶坊浜 东,徐太仆子工部溶舍为寺。中有放生池,又五百罗汉殿。”沈朝初《忆江南》词云:“苏州好,到处庆新年。北寺笙歌声似沸,元都士女拥如烟。衣服尽鲜妍。”注:“北寺、圆妙观,为新岁游观地。”今北寺游人已衰,而阊门外闻德桥内朱家庄,仅一广场耳。新年游者麕 至,百戏竞陈,货郎蚁集,茶坊、酒肆,妆点一新,且四时无寥落之日。”蔡铁翁《吴歈百绝》注云:“新年游玩圆妙观,妇女之容饰妖邪者,游人环集,谓之‘打围’。固由自取,然亦无人禁止之也。” /fuNFVJPLaIIMuvfiMWofwelvvFwZ1mzslNwRvtNO423UmajfiVrC7S7VeHMu31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