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遣仆投红单刺至戚若友家者,多不亲往,答拜者,亦如之,谓之“飞帖”。
译文:有人派遣仆人将拜贺的名帖送到亲友家,实际上,有很多人是不亲自登门拜年的。收到拜帖需要回拜的人,也会用这种方式,称为“飞帖”。
案:《艮斋杂记》云:“拜年之风,有帖到而人不到者,宋时已然。见周密《癸辛杂识》:‘沈公子遣仆送刺至吴四文家,取视之,类皆亲故。因醉仆以酒,阴以己帖易之。其仆不知,至各家遍投之,而主人之帖竟不达。’又周辉《清波杂志》:‘至正交贺,多不亲往。有一士人令人持马衔,每至一门,撼数声而留刺字以表到。有知其诬者,出视之,仆云:适已脱笼矣。脱笼,为京都虚诈闪赚之谚语。吕荥阳公言:送门状,习以成风,既劳于作伪,且疏拙露见。司马温公在台阁时,不送门状。曰:不诚之事,不可为也。’”褚人获《坚瓠集》云:“拜年帖,国初用古简,有称呼。康熙中,则易红单,书某人拜贺。素无往还,道路不揖者,而单亦及之。《文待诏集》有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