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门首设籍,书姓氏,号为“门簿”。鲜衣炫路,飞轿生风,静巷幽坊,动成哄市。薄暮至人家者,谓之“拜夜节”。初十日外,谓之“拜灯节”。故俗有“有心拜节,寒食未迟”之谑。琳宫梵宇
,亦交相贺岁。或粘红纸袋于门以接帖,署曰“接福”,或曰“代僮”。范来宗《拜年》诗云:“走贺纷阗
岁籥更,素非识面也关情。添丁夸列怀中刺,过午飞留簿上名。羽士禅师同逐逐,东家西舍尽盈盈。春明旧梦还能记,驰遍轮蹄内外城。”
译文 男女依次跪拜长辈后,家主还要率领年幼的晚辈出去拜谒邻居亲友,或只派遣子弟代为拜贺,称为“拜年”。至于那些一年到头都不相来往的人,这时也会互相上门拜年。家门口会摆上名册,以供上门拜访的人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称之为“门簿”。人们穿着鲜艳华丽的衣服,奔走在拜年的路上,轿子飞驰如风,平日幽静的巷子此时就像是闹市一般。在傍晚时拜年的,称为“拜夜节”。初十之后拜贺的,称为“拜灯节”。因此俗语中有“有心拜节,寒食未迟”的玩笑话。道院和佛寺之间也会互相庆贺,或者在门上粘上红纸袋,以供接拜帖,称为“接福”,或者称为“代僮”。范来宗在《拜年》诗写道:“走贺纷阗岁籥更,素非识面也关情。添丁夸列怀中刺,过午飞留簿上名。羽士禅师同逐逐,东家西舍尽盈盈。春明旧梦还能记,驰遍轮蹄内外城。”
案:《艮斋杂记》:“拜年,无论识与不识,望门投帖,宾主不相见,登簿而已。”然长、元《志》皆载:“俗尚拜年,有从未识面互相投帖以多为荣者。此风不行于守礼清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