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讲人情: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信陵君:礼贤下士,窃符救赵

在《红楼梦》的第五回,贾宝玉在秦可卿安排的卧房里看到一幅《燃藜图》,图旁还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向厌恶“仕途经济”的贾宝玉,看到这副对联自然心中十分不快,但在后世读者看来,这短短的十四个字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中国社会讲究人情往来,懂得了人情交往的道理,也就懂得了为人处世的智慧。

信陵君礼贤下士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征战不休。君主们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展开了各方面的较量:抢夺地盘、争夺财富,最重要的是争取人才。这一时期也的确诞生了很多的人才:管仲、白起、李斯、廉颇、蔺相如……他们要么拥有政治头脑,要么拥有过人的军事技能,纷纷建功立业,帮助自己的国家变得日益强大。

到了战国末年,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此时由于秦国的实力变得非常强大,于是其他诸侯国的贵族开始争先恐后地网罗人才,广招宾客,养士之风盛行一时。这一时期门客最多,名声最望的有四个人,他们被称为“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其中,魏国的信陵君是远近闻名的贤德之人,他的门客有三千人之多。虽然门客众多,但信陵君从不倨傲,反而十分谦虚,礼贤下士。凡是有才能、有本事的人,他都愿意亲自接待,绝不会因为自己是王室贵族就居高自傲,因此门客们都非常敬佩信陵君。

当时的魏国有一位隐士叫作侯嬴,他已经七十多岁了,拥有过人的智慧和谋略,却因为家境贫穷只能在魏国的都城看守大门。信陵君听说了这个人之后,一心想将他纳为自己的宾客。于是有一天,信陵君大摆宴席,邀请了许多客人。等到大家纷纷落座后,信陵君这才亲自驾着马车去迎接侯嬴。

侯嬴看到信陵君亲自来接他,一点儿也不客气,直接坐上了马车。信陵君手里握着缰绳,对待侯嬴非常恭敬。走到半路,侯嬴突然对信陵君说:“我有一个朋友在集市上卖肉,请你改道让我去拜访一下他。”信陵君听了,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照做了。侯嬴见到朋友之后,故意和朋友大声说笑聊天,把信陵君晾在一边。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重新坐回车上准备出发。尽管信陵君被冷落了很久,但他完全没有气恼,态度依然恭敬而温和。

到了宴席上,信陵君将侯嬴介绍给所有宾客,还让他坐在最尊贵的上座。直到这时,侯嬴才站起来对信陵君说:“刚才我难为了你,其实是想看看你是不是像人们传说的那个样子。我不过是个抱门闩、看城门的人,本不配劳驾公子亲自驾车去接,而公子却去接了。所以我故意让你招摇过市,让人们围观,让人们进一步认识你这位谦让下士的长者。”就这样,侯嬴成了信陵君的上宾。

窃符救赵之计

随着秦国国力越来越强盛,秦王开始征伐其他国家。有一次,秦国发兵攻打赵国,直接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信陵君的姐姐嫁给了赵国的平原君,信陵君担心姐姐的安危,几次请求魏王派兵援救赵国。

可是魏王也害怕秦国的军队,所以只是派出将领晋鄙率军队驻扎在了赵国的边界处。信陵君看魏王迟迟不愿发兵,干脆下决心要带上宾客去和秦国决一死战。但此时侯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信陵君这样贸然出兵,起不到任何作用。信陵君只好向侯嬴求教,侯嬴告诉他:“我听说调遣军队的兵符就在魏王的卧室里,您让他的宠妾如姬去偷,一定可以成功。您曾经为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她绝对不会拒绝您的请求。只要得到了兵符,让晋鄙出兵,就能救出赵国,打退秦军。这是多么大的功业啊!”

信陵君听从了侯嬴的建议,最终成功接管了军队。准备出发之前,信陵君又发布命令:“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军队里的,兄长可以回去;是家中独子的可以回去赡养老人。”最后留下的八万将士跟随信陵君进攻邯郸,成功打败了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由于窃取了兵符,信陵君不敢再回魏国,赵王就分封了五座城池给他,然后亲自将信陵君迎回了赵国。

懂人情,善交往

信陵君之所以能成功地窃符救赵,要归功于侯嬴的计策,但更重要的是信陵君平时花在人情上的功夫。如果没有广纳门客,礼贤下士,他又怎么会得到像侯嬴这样的智谋之士的支持呢?如果信陵君平时没有乐善好施,侠义相助,如姬又怎么会愿意帮忙偷取兵符呢?所以,人情往来虽然不是摆在明面上的,但缺少了它,很多事情就难以成功。

其实,古人留下的很多人情法则,即便是到了现代社会,依然能够给人启示。比如:礼尚往来,讲的是人与人之间要彼此以礼相待,用同样的礼数回馈对方,这样才能让友谊长久;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意思是我们在和普通朋友交往时,要记得有所保留,切不可对所有人推心置腹,以免遭到算计;远亲不如近邻,告诫我们处理好和身边人的关系,哪怕只是偶尔打招呼的邻居,一旦遇到紧急的事情,他们才是能提供及时帮助的人。

总而言之,就如曹雪芹所写的那样: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看似简单易行的道理,其实包含着深刻的智慧,它潜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里,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处在人情社会中,我们不知不觉就会慢慢领悟人情往来的处世法则,因为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zOez2iJUFMR/H+iPrfOAuN6Rc3hVTghWHI28+y9JXJtS8V+i3iTpOy9rLzIPHJ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