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重关系:相辅相成,休戚与共
——曹操攀亲:孙曹联姻,化敌为友

常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的确,不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中国人都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维护。尤其是在熟人社会的环境里,人际关系更是日常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虽然有时所谓的“关系”会带来负面影响,但纵观古今,中国人的关系网络构建起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社会,让“关系”之中的人们感受到了被在意和被帮助的温暖。

古人的政治联姻

对于当今的人来说,婚姻是自由恋爱的结果,是两个相爱的人结合为一个家庭。但是如果回到古代社会,尤其是在上层统治阶级当中,婚姻常常会变成一种利益交换的手段。两个家族之间会通过子女通婚的方式来达成某种政治目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晋国之间就世代通婚,古人称之为“秦晋之好”。但其实这些婚姻的背后,都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那古人为什么会想到用联姻的手段来实现政治目的呢?这就和中国的关系社会有很大的关联。正是因为中国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当两个家族相互有了婚约,碍于这层人情关系,有矛盾时也会彼此让步,尽量顾全大局。

因此,古时候的政治联姻非常普遍。到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中原大地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吴三国之间相互争斗,除了发动战争,政治联姻也是他们的重要手段。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就亲自策划了一场与占据江东之地的孙策家族的联姻。这场婚姻不仅让曹操与孙策成功地化敌为友,还让魏国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地增强。

曹操巧妙拉拢孙策

曹操是三国时期非常具有政治谋略的一名军事家,他凭借一己之力建立魏国,并且称霸中原。但如果回顾一下曹操的生平,就会发现他在一开始的斗争中并不占据优势。相比于袁氏家族和孙氏家族,曹操最初仅占有中原的兖州和豫州的部分地盘,几乎是处于腹背受敌的处境。后来曹操想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才稍稍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但是曹操是一个十分具有野心的人,决不止步于此,他的目标始终是夺得天下的霸权。公元200年,孙策统一了江东地区,实力大大增强,与曹操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这时袁绍的势力也正强大,所以曹操无暇去和孙氏家族硬碰硬。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曹操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联姻。

曹操将自己的侄女嫁给孙策的小弟孙匡,又为自己的儿子曹彰娶了孙策的堂兄孙贲的女儿。通过这样的联姻,曹氏和孙氏家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和,原本剑拔弩张的敌人,一下子变成了姻亲,这对曹操来说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到了赤壁之战的前夕,江东的一些高级将领甚至萌生了投降之心。当时孙贲就打算将儿子送给曹操做人质,以此自保。而他之所以想这么做,正是因为自己和曹操是儿女亲家,曹氏家族里的曹彰是他的女婿。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之所以盛行政治联姻,曹操之所以能够以联姻的方式化解冲突,其背后的根源都是中国人讲人情。中国自古以来奉行的儒家思想也强调要注重维系好人际关系,忠诚、孝顺、讲义气等价值观念慢慢地内化为中国人日常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那么,在现代社会,关系是否还在起着作用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在这些关系里还藏着精妙的处世之道。

第一条,要重视和亲人之间的关系。尽管当代社会里,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人们已经不再像古人一样生活在大家族里,但是家庭关系对我们来说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当然,家人也分亲疏远近,对待不同的家人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关系亲密的家人,我们要常常关心和问候,必要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正所谓血浓于水,不论何时家人总是我们坚定的依靠。关系相对疏远的亲人,也不要失了礼数,逢年过节送上祝福,既暖人心又增温情。

第二条,要重视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除父母之外最值得信赖的人。不过,要维持好朋友关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用四个字概括要点,那就是:把握分寸。即使是再熟悉的朋友,也不会像父母一样对我们无限包容,所以掌握好交往的分寸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强迫朋友做任何事,留给他们足够的私人空间,永远不要触碰朋友的原则和底线。做好这几点,就能避免大部分可能产生的矛盾。总而言之,把握好火候,友谊就能永远炽热。

人际关系如同空气,无形却维系着社会生命的运转。它既能成为推动人生的助力,也可能化作困住手脚的绳索,区别在于我们是否理解其内在规律。当我们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共同成长为目标来经营关系,那些令人焦虑的社交难题自然消解。良好的人际生态既能成就事业,也能滋养心灵,这或许就是文明社会赠予每个成员最珍贵的生存智慧。 zOez2iJUFMR/H+iPrfOAuN6Rc3hVTghWHI28+y9JXJtS8V+i3iTpOy9rLzIPHJ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