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具有乡土性,自古以来便重人情、尊礼仪、讲道义。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事实上,真正的人生学问,不仅在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在于对现实世界的洞察和理解,人际关系便是其中一门深奥的学问。
人际关系是社会中非常纷繁复杂的一种关系,它不仅涉及个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更受文化、历史、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运行紧密相连,互为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社会的平稳、高效运行,反之,不良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社会运行的障碍和冲突的出现。因此,培养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环节。
亲缘关系、友缘关系、业缘关系,都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人际关系。怎样才能让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呢?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基本的原则是平等尊重、互利互惠,舒适的状态是不卑不亢、真实做自己,高效的技巧是真诚赞美他人、相互让步。
维护人际关系,并不是装模作样,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天生就有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需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观点和情感来建立关系,进而形成可靠的同盟,满足个体所需的团体归属感。
我们可以观察那些在人群中风生水起的人,他们都是深谙人性弱点的高手,懂得洞察他人的需求,给予反馈和满足,也懂得心存敬畏。人性是世界上最难猜、最难懂的事物之一。有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有人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
只有认识、理解人性,才能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当我们准备开启一段新的人际关系时,交往双方往往都会保持警惕,这是一种本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快速地拉近关系、消除警惕呢?我们应该如何在谈判中抢占先机、获得信任呢?这一切问题,都可以从人性出发来思考。
懂得人情往来,是为人处世必备的修养之一。在职场中和同事交往需要把握分寸,低调谦虚,切莫目中无人;与家人相处重在宽容和关爱,懂得相互扶持,方能度过低谷难关;与朋友相处需要坦诚相待,恰如其分地维系感情,才不至于疏远;求人办事要懂得知恩图报,因为欠下人情债,往往最难还;礼尚往来亦要含蓄而不宜露骨,才能水到渠成……
上文所述,不过是人际关系中的冰山一角。本书纵贯古今,结合典故,深入浅出地探讨人际关系的本质,帮助各位朋友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并且给出了社会交往中的实用技巧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