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虽然是个舶来品,但在中国众多大型企业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管理职位。从个人职业发展角度看,CHO是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梦想职位,代表着个人在专业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所拥有的能力。从企业竞争和管理角度看,CHO肩负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体系设计、关键决策和日常指挥监督职能,是影响企业领导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在现实中,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者正在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名优秀的CHO,不少企业也在广泛搜寻或者着力培养优秀的CHO。但现有的大多论著或者太专业,读起来晦涩难懂;或者太不专业,品之无味,难以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者或企业领导提供合适的指导。熊新发等人撰写的这本书,终于弥补了这一缺憾。
由于个人工作原因,我自己会经常接触一些人力资源负责人或企业领导。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发现不少人力资源负责人都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扎实,工作技能和能力都很不错,但细想起来总觉得格局不够大,具体表现为视野不够宽阔,分析思考问题的层次不够高,提出的解决方案总有些偏颇,难以获得企业主要领导的认同。我自己也时常思考个中原因。阅读本书之后,我终于有了答案。正是因为现实中的部分人力资源负责人在思维训练方面存在不足,才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格局不够大。在这本书中,三位作者没有具体阐释人力资源负责人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专注于CHO的管理思维。正如他们在前言中所提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道”与“术”的结合,而且相比于“术”的长进,“道”的修炼更为重要。在他们看来,人力资源负责人应该修炼的“道”,就是十二个方面的管理思维。尤其具有新意的是,他们不仅强调人力资源负责人要站在CEO的角度和员工的角度思考人力资源问题,而且还要面向市场,站在猎头的角度去考虑。这一观点,会大大增加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创新性,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价值创造能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
在阅读这部著作时,我还有一个特殊的感觉,似乎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纸质版的书,而是在听一堂案例分析课、听一次实务人士的讲座。本书的写作方式确实不同。这本书的每一章都从具体案例介绍开始,然后列举实践中常见的错误,阐释每种管理思维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何培养或训练这种思维。这种写作方式,暗合成年人的学习规律,思路简单清晰,表述浅显易懂,让人不自觉地想一口气把整部著作阅读完。
这本书的作者之一熊新发是我指导的第一期硕士研究生,他毕业留校教学一段时间后又到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深造,博士毕业后,进入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先后在多家企业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历。魏巍、李洪坚也都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知名青年学者,拥有敏锐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术论著、咨询成果丰富。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兼具理论研究和实践经历,才能写出这种理论创新显著但又非常接地气的原创著作。真诚希望有更多类似的学术成果能够以这种形式呈现给广大的HR,真正实现把学术研究做到祖国大地上。
曹大友
西南政法大学原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