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技术深度渗透,灵活用工需求激增,人力资源管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关键的是,未来变革的方向充满了高度的不确定性。在这个“经验半衰期”急剧缩短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面临的不仅是知识更新的压力,更是关于不确定性的底层思维革命。
人力资源管理早已超越行政支持的角色,跃升为组织的战略核心职能。相应地,HR的角色也发生了本质转变:他们既是组织能力的架构师,又是人才生态的运营者,更是战略落地的关键推手。这一跃迁,对HR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全方位的高要求:不仅要精通操作工具,更要具备系统思维;不仅要解决当下问题,更要洞察未来趋势。因此,HR自身思维模式的迭代与能力的持续提升,是决定其专业价值的关键。
本书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深刻回应。它跳出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化的局限,创造性地构建了一套面向未来的CHO核心思维框架体系。全书结构清晰,围绕老板的视角、员工的视角和猎头的视角三大核心维度展开,系统阐述了战略思维、业务思维、财务思维、合规思维、危机思维、平等思维、沟通思维、发展思维、集体思维、价值思维、品牌思维、创新思维这十二个关键思维。这套思维体系直击CHO在复杂环境中引领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要义。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其“问题—实践—理论”的螺旋式写作路径。每一章均以HR管理中尖锐的常见错误切入,辅以鲜活的企业案例剖析——既有科技企业在核心人才招聘、绩效改革上的困境,又有传统企业在应对人才流失、激活组织上的智慧。这种源自实践的“泥土芬芳”,使得抽象的管理理论具备了可感知的温度和可迁移的生命力。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实战经验。新发在多家领军企业的高管经历,为本书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战略视野;洪坚丰富的管理咨询和教学培训经验,则为应对多元挑战贡献了切实可行的解法集。尽管任何理论研究都难免有可推敲之处,但本书坚持“理论扎根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范式,正是弥合学界与业界鸿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力探索。
人力资源管理,究其根本,是科学与艺术的合奏。科学在于其规律可循,艺术在于其运用之妙。本书提供的十二个思维,为CHO在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寻求平衡提供了系统的思维工具和实践指引。衷心希望每一位读者,特别是肩负重任的CHO,能从中汲取智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坚守专业主义精神,持续精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卓越之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成为组织变革的推动者、人才价值的点亮者,最终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生共荣。
杨伟国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国际劳动与雇佣关系学会(ILERA)执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