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探讨人性的思维盛宴

关于人性,我希望在人类卓越的思想者中间,寻找这四个问题的答案。

问题一: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

问题二: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问题三:命运的本质是决定论(我命由天),还是自由意志(我命由我)?

问题四:人的本性是独居,还是群居?

我用想象力组织了一场囊括古今中外智者的辩论。这种假想的辩论,类似思想实验 ,是一场思维盛宴。我希望达到的效果是:好戏连台,精彩纷呈,人性愈辩愈明。让我们借助智者的集体智慧,看清人性。

辩论共有四场,分别针对我刚刚提出的四个人性的基本问题。

第一场辩论: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

人是理性的:柏拉图 笛卡儿

人是感性的:尼采 弗洛伊德

柏拉图

笛卡儿

尼采

弗洛伊德

风里: 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全面的看法当然是:人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更深刻的追问则是:是感性支配理性,还是理性支配感性?我先给个定义:所谓感性,是受本能驱动、由无意识动机主导的心理模式,表现为情绪化、短视、常常以破坏性的行动换取一时的快感;所谓理性,则是依据经验和系统知识进行判断的思维方式,由有意识的动机主导,体现为克制、有远见、以建设性的行动追求长久的幸福。

柏拉图: 人是独特的,正如中国古人将人视为“万物之灵”,古希腊哲人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什么?我的定义:人是没有羽毛且两腿直立的动物 。地球上除了人,你再也找不出其他物种同时符合这两个特征了。在我们古希腊那个时代,有很多奇葩的事情:那时气候宜人,家务事不用自己干,有各种奴隶替我们干,连教育子女都有高学历的奴隶代劳。我们有大把时间思考人生。所以,我们古希腊哲学家(特别是我的恩师苏格拉底和我的高徒亚里士多德)说出的话,都是经过仔细思考的。人类非常独特,人类是高等动物,人类跟动物有天壤之别!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灵魂先于身体而存在,人死后灵魂脱离身体继续存在。人就是追寻意义的一种存在。灵魂受困于躯体,死反倒是一种解脱,使灵魂逃离身体的囹圄而获得自由。人的本性是灵魂,而灵魂是理性的。灵魂有三种成分:理性、精神和欲求。三者之中,理性为尊。理性负责认知,精神负责成就,欲求负责机体的生存。

笛卡儿: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我思故我在”,广为流传。这是我的“哲学第一原理”。什么意思呢?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会思考。怀疑就是一种思考。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是有一样东西我毫不怀疑,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人是理性的,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它并不需要任何地点便可存在,也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

尼采: 我早已受够了你们这些理性主义者的胡说八道!我不是第一个推翻理性主义的人,叔本华已经这么做了,但是,我是最彻底的一个。我毕生的使命,就是把你们所有的原理推翻,从第一个原理到第一百个原理,一个不留。上帝已死,真理不过是虚构,道德根本就不道德,而不道德才是道德!“生命,本质上就是对陌生者和弱者的占有、损害和征服。”“损人利己”是“有生命力的生物的本性”,这叫作“权力意志”。笛卡儿,你发明了解析几何,何等高明啊!但是,你的思维依然不过是生命需要、本能、欲望和激情的产物,你的认识只是你获得权力的手段,你的思想让你受到女王的保护,你的思想让你获得地位,这就是你思想的全部现实意义……对不起,我突然感觉脑子要爆炸了……我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理性的否定,我如此智慧,但是当精神疾病发作的时候,我根本无法思考!

弗洛伊德: 我不是哲学家,但是我的理论与叔本华和尼采的理论有很多共同之处。我是个心理学家,我的观点也许更加通俗易懂。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我得以分析那些癔病症状、梦境、白日梦和口误。以我对各种精神病人和正常人的理解,我认为,我们的决定和行动并非由我们的意识所控制,而是由我们的无意识所控制。我们的那点儿有限的理性,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无意识才是支配我们行为的深层动因。人的本能有两种:生的本能(性欲)和死的本能(攻击性)。在本能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理性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的内心不那么痛苦。我们那点儿有限的理性,只不过是为了保护那可怜的自我。这就是我提出的“自我防卫机制”。人类社会会限制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自由释放,于是人们会无意识地压抑本能冲动,使之不能浮出无意识,这是很多精神症状的根源。而当面对挫折时,人们会给自己寻找一个合理的说辞,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失败。我们就像《伊索寓言》里面的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叫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或者我们用社会赞许的方式,例如,学术、科技和艺术,把本能冲动释放出来,这叫作升华。人类的辉煌文明,不过是本能冲动升华的产物。“人是一个受本能愿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的生物。”

第二场辩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人性本恶:韩非子 霍布斯 马基雅维利

人性本善:孟子 卢梭

韩非子

霍布斯

马基雅维利

孟子

卢梭

风里: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换言之,人与人之间是竞争合作(利他、友善),还是合作竞争(自私、敌对)?全面的看法当然是:人性兼有善恶两面。而深刻的追问则是:在这善恶两面中,哪一面是设定管理制度的依据?

韩非子: “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既然自私算是人性本恶,那么人类生性自私。

在亲子、夫妻之间,都有利害冲突。“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薄,父母怒而诮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谯或怨者,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

人和人之间的友善,其实都是逐利使然。“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所以我总是建议帝王不要相信任何人,别说后妃们了,连亲生儿子都不要相信。“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傅赵王而饿主父。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傅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且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后妃、夫人、适子为太子者,或有欲其君之蚤死者。何以知其然?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马基雅维利: 韩非子,你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咱俩必须喝一杯!其实我想说的,你基本上都替我说了,我只补充一点点:其实人性不仅自私,而且很恶,“人性是肮脏不堪的”,所以不要对人太好,“人的天性是欺软怕硬,得寸进尺”。

孟子: 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你可以把一桶水泼向天空,你可以引流灌溉让水从地低处流向高处,但是这不是水的本性。没有这些外力的作用,水还会往低处流。你们说了那么多人性之恶,都是因为社会不好,把人带坏了。世上没有不善良的人,只有使人变恶的环境。人的本性是什么?人的本性是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产生四德:仁、义、礼、智。“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霍布斯: 人性和社会环境,谁好谁坏?我认为孟子完全将之颠倒了。他用比喻代替逻辑,论证毫无说服力。人性本恶,多亏了社会契约和国家的存在,否则,自然状态下的人必将自相残杀,陷入一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本质上,“人对人像狼一样”,这就是人的本性。不要把人想得那么高贵,那么复杂。人只不过是有生命的自私的机器。人为了生存,会争夺有限的资源:食物、土地、住所和衣服。人与人之间互相猜忌,生怕对方把自己干掉,所以人总想在对方干掉自己之前把对方干掉。人爱慕虚荣,总想比别人过得好,所以争权夺利。没有国家和法律的约束,人与人之间无法平静地相处,愉快地玩耍。

卢梭: 你们想多了!人性哪有那么可怕,哪有那么贪婪?自然状态下的人,其需求很简单,温饱解决了,剩下的就只是爱自己而已。人类从小爱自己,在长大过程中逐渐学会了爱别人,形成了同情心。人类非常感性,缺少老谋深算的智慧,很容易满足。人类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源,这世上已经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人类的这几个简单的小心愿。儿童的天性简单而纯洁,只要社会能够按照我在拙作《爱弥儿》里面说的那样培育他们,明天将会很美好。

霍布斯: 正因为人性本恶,所以集权、专制才是最理想的治国方式。具体我不解释,读读我的《利维坦》。孟子,你和孔子的用仁德治国的理念错在对人性的基本判断,所以没有君王会采纳你们的建议,也难怪你们的政治理想破灭,落得个郁郁不得志。你看,现代国家,基本都是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我的社会契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谁对谁错,不辩自明。

第三场辩论:命运的本质是决定论,还是自由意志?

决定论:霍尔巴赫 叔本华

自由意志:萨特 费希特

霍尔巴赫

叔本华

萨特

费希特

风里: 决定论认为,决定人的存在状态的是生物构造(遗传基因、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构造及未知的要素)和强化史(环境因素造就的成长经历)。自由意志的观点是:人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具有主观能动性。全面的看法当然是:人的存在状态是由生物构造、环境因素及主观能动性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而深刻的追问则是:在形成人的存在的过程中,这三者中哪一个的作用力最大,哪一个次之?

霍尔巴赫: “人是一个物理的东西”,物质决定肉体,肉体决定灵魂。人作为一个有感觉的东西,“就是凭着自己的本性、构造、机体来感受快乐,感觉痛苦,并且基于生命本质的内在驱动,不得不寻求快乐,逃避痛苦。”人不过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遗传和环境决定人的气质,人的气质决定人的个性。个性决定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之中如何行动。“我们是好是坏、幸福或不幸福、明智或愚笨、有理性或没有理性,我们的意志无能为力。”

萨特: 人的存在,是一种虚无。如果说人的存在有意义的话,那么意义完全是由人自己赋予的。人的存在是一种绝对的自由。每个人的本质,完全没有固定的形式,完全由人们自己随时随地界定。你的过去无法规定你的现在和你的未来。你在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己。“世间并无人类本性”“人,不过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生活,在你未出生之前,一无所有。这时,给予生活一种意义,乃是你的责任。所谓价值,也只是你挑选的意义。”“人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够超越自己的处境。”人生啊,不过是一连串的选择点,在每一个选择点上,人们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

费希特: 人归根到底是理性动物。人不仅具有经验自我,而且具有纯粹自我。经验自我是被动的,纯粹自我具有能动性。换句话说,纯粹自我能够自己决定自己。“人必须设法改变事物的形态,使事物本身同它的自我的纯粹形式一致,从而使那些取决于事物性状的事物表象也同这个事物一致……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

叔本华: 对于你们这些理性主义者来说,理性决定意志。但在我看来,正好相反,意志决定理性。我所说的意志,乃世界之本质,是一种无法遏制的盲目冲动和无限欲求,指向生命的生存和繁衍。世界除了意志,都是表象,都是浮云。理性主义者以人的理性为自豪,然而永恒的意志驾驭着人们短暂的人生,使人们成为欲望的奴隶,在欲望满足前备受煎熬,在满足后陷入空虚。难道理性足以让我们建立起一种相对于动物而言的优越感吗?其实我们还不如动物幸福。动物在满足了意志欲求之后就快乐,人类在满足了意志欲求之后却仍然无法快乐。人类那点儿有限的理性,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终将走向死亡,于是产生焦虑感。“既然人的怀胎是一桩罪恶,诞生是一种刑罚,生活是劳苦,而且死亡是必然,他又怎么能骄傲得起来呢?”我对佛教非常感兴趣,我觉得只有消灭欲望(就是意志),人类才能解脱。

第四场辩论:人的本性是独居,还是群居?

人的本性是独居:克尔凯郭尔 海德格尔 卢梭

人的本性是群居:亚里士多德 马克思 杜尔凯姆

卢梭

马克思

克尔凯郭尔

海德格尔

杜尔凯姆

亚里士多德

风里: 人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到底是独居还是群居更符合人性?人既无法忍受孤独而希望获得他人的陪伴,又很难与他人相处而向往不被打扰的个人空间。

卢梭: 原始人的自然属性并非社会性。人类形成的社会没有必然性,而纯属偶然。文明与人的自然本性并不匹配,因而引发诸多心理失衡与精神痛苦。原始人比现代人快乐多了,他们是“高贵的野蛮人”。

克尔凯郭尔: 人只有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才具有个性。社会是恶魔,是罪恶,是个体的敌人,社会压抑并且磨灭人的个性。人之所以存在于社会中,并非天性使然,而是为了逃避责任。任何社会共同体,包括家庭、氏族、国家,都是外在的和非本质的。想要找到自身存在的真正意义,人必须独处,思考自己。所以,我在日记中写道:“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在多长时间里,以及在怎样的层次上,他能够甘于寂寞,无须得到他人的理解。能够毕生忍受孤独的人,能够在孤独中决定永恒之意义的人,距离孩提时代及代表人类动物性的社会最远。”

海德格尔: 我尽量避免运用我在《存在与时间》里面所使用的晦涩德语。人的本质是“向死而生”,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人可以预料自己的死亡。但是,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亡,没有人可以代替自己死亡,死亡完全是个人的事情。这是人类的基本焦虑。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可以逃避死亡的问题。人们在社会中按照常人的做法行动,可以逃避自己的责任。人们必须远离世俗的喧嚣,独自面对死亡。想到人终有一死,人们会珍惜生命,立即断绝庸庸碌碌,开始寻找存在的意义,决心活出自己的个性。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在山上盖了一座房子,跟妻子常年深居简出。我活得很惬意,这就是我想要的隐者的生活。这也是人性所决定的人类应该有的生活。有人因为我的思想而欣赏我,也有人鄙视我,这些对我真正的存在都没有意义。

亚里士多德: 我读一段我在《政治学》中写的内容:“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低级动物,要么是超人。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须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独居的人是人类中偏内向和神经质的那一类极端少数,这样的人一般生活质量不高、心情不好、寿命短,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群体生活,人不可能快乐。

人类不是不可以独居,但是独居违反人的天性,只有生活在城邦里面,人的天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说人是社会性动物,还不足以突出人的独特性。蚂蚁和蜜蜂也是社会性动物,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的理性,理性使人们可以思考、辩论、制定制度。所以更确切地说,人是“政治动物”。

马克思: “人的真正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一成不变的抽象人性。前面辩论的人性本善与本恶,现在辩论的人的本性是独居还是群居,都是没有意义的。人的行为本质上都是社会行为。有些哲学家认为社会对人有害,但是这不能说明人不需要社会,只能说明社会有问题。无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不是合乎人性的社会,不合理的社会导致人的异化,人的异化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阶级,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才是理想的社会,人的异化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杜尔凯姆: 我认为社会先于个体而存在。我认为,必须先有一群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社会,才有契约,社会塑造了个人。社会大于个体的总和。社会落后的一个标志就是社会成员之间的想法和行为趋同。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就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扩大。所以,卢梭、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这些人的反社会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是好事儿。

思想实验过后,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人归根到底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人类可以像老虎一样奉行个体主义,也可以像蚂蚁一样践行集体主义。人是有限理性的情绪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假社会性动物。基于这些假设所设计的社会制度,才是合理的社会制度。 /E2Ro2VH/03PsAs8YHU11d9PAe2bSLRhM5XpmpO9XsSKeDez+9S+H4XffXaFZs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