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2 是什么盗走了孩子的梦想

看着孩子一天到晚玩手机,作为父母,你是不是恨铁不成钢?这怎么了得!再这么玩下去,不要说实现以前的豪情壮志和立下的梦想了,就是将来长大了能干什么呀?很多家长气啊,但毫无办法。

每个孩子都曾怀揣着一个个伟大的梦想前行。然而,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的梦想却变得模糊而遥远。

那么,是什么盗走了孩子的梦想呢?

作为一个有着多年学生心理辅导经验的老师,我发现孩子的梦想“消失”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父母态度、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1.父母态度

小刘同学是一名高中生,从小崇尚自由,她梦想成为一名舞蹈家。在她小的时候,在舞蹈方面,父母投入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培养她,但面临高考,父母却坚持认为舞蹈这个职业是吃青春饭的,会受到年龄的限制,希望她选择教师或医生这类不受年龄限制,甚至越老越吃香的职业。最终,在家庭的压力下,小刘放弃了自己的梦想,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医学专业。但由于以前一直想走舞蹈专业路线,而忽视了文化课的重要性,最终小刘也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是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那报班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期待孩子有一个兴趣爱好,还是有一技之长?

根据 兴趣修炼三阶段 模型, 兴趣是不断发展的 。如果孩子对某个事儿有兴趣,就可以发展为爱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乐趣。而随着时间的投入,爱好加深与聚焦,就会转变为志趣,形成技能,变成孩子的职业向往。

就如上面的兴趣修炼三阶段模型,小刘同学在舞蹈上的投入,从兴趣发展到乐趣,再到志趣,这颗梦想的种子从小就种下了,不断地发芽成长。

父母突然让孩子放弃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虽然孩子勉强答应,但却削弱了孩子的内在动机。如果父母帮助孩子选择了一个他们不太擅长的职业领域,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灾难。案例中的小刘同学,由于在舞蹈上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文化课落下不少,而且又选择对分数要求较高的医学专业,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所以她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也很正常。

可见,父母的期望、态度和支持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多么重要。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梦想不够支持和理解,或者对他们的选择进行过多的干预,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会影响孩子的职业发展。

我在为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时候,也会遇到孩子的职业想法和父母的想法不一致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后,父母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亲子矛盾呢?

首先,尊重孩子的兴趣,助力孩子选择。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细心观察,倾听孩子的心声,去发掘孩子的兴趣点。同时,鼓励其尝试和探索,并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而不应强制干涉。

面对兴趣与学业的冲突,父母应与孩子共同探讨,平衡两者。例如舞蹈,假如孩子坚定要走职业舞蹈路线,父母应和孩子一起讨论,在当今环境下,把舞蹈当作职业的可行性,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果不能把舞蹈当作职业,孩子可以继续把跳舞当作兴趣,但在时间上可以适当减少投入。

父母应在引导孩子明确自己的选择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兜底意识”。从当前高校录取情况来看,名校的艺术类专业既看中专业成绩,也看中文化课成绩。如果父母担心走艺术这条路会影响到学习,那么需要明确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担忧,让孩子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尽量不影响学习。

只有在尊重与引导的基础上,孩子才能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展现出最佳状态。父母的支持与理解,是孩子追求梦想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其次,和气探讨是解决与孩子的职业选择冲突的关键。

面对孩子的职业选择,父母有时会有自己的担忧。例如,有的父母会因孩子对法医学专业的热情而感到不安,担心与尸体打交道的工作内容,而孩子却觉得法医学专业很酷,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僵持不下。面对这类亲子冲突该怎么办?

一方面,父母需要确保孩子明白自己的担忧是出于对他们的未来考虑,而不是反对他们的梦想;另一方面,避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为了解决这类冲突,父母需要坐下来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动机和想法。这种探讨还可以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兴趣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父母也需要引导孩子全面了解其所选职业,包括工作内容、就业前景和挑战,确保他们的兴趣与目标相符。若父母仍有疑虑,在不否定孩子的职业梦想的前提下,可探讨其他相关职业。比如孩子在录取分数段内选不到法医学专业,能否接受临床医学或口腔医学专业,以确保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

无论孩子选择何种专业,父母的支持和鼓励都不可或缺。父母的陪伴和引导,是孩子追求梦想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最后,探索多元职业路径,助力孩子摆脱困境。

做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事情,无疑是最幸福的。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梦想是关键,但面对现实,父母也需要引导孩子理性思考。若孩子在某领域难以突破,长期下去就会陷入痛苦和挫败感中。

例如,热门领域如计算机、电子信息虽好,但对物理知识要求高,若孩子对此无兴趣或能力不足,则可探讨其他选择。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尝试多种选择,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域。重要的是,孩子喜欢的、擅长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职业方向。

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富矿,蕴藏着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一个积极的挖矿人,多发现孩子的优势,陪伴、引导和支持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和勇气。

2.心理因素

小李同学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尽管他很努力,但他的画作总是不尽如人意。同学们也总是嘲笑他,说:“小李,你看你画的是什么鬼?”“你的画是我见过最丑的画了!”“哈哈哈!”虽然他很有创意,但面对同学们的取笑,渐渐地,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并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画画。慢慢地,小李失去了对绘画的热情,最终放弃了成为画家这个梦想。糟糕的是,从此以后,他做什么事情都不够自信,害怕别人评价他。

小李同学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在面对挫折和负面评价时,是如何逐渐失去自信和梦想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肯定。 而自信的建立,往往需要正面的反馈和肯定。当小李面对的是负面评价时,他的自信被削弱,这进一步影响了他对绘画的热情和坚持。更糟糕的是,这种挫败感逐渐泛化到他的其他行为中,使他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变得不够自信,害怕别人的评价。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在这个关键时刻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升应对困难的能力呢?

第一,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交流。

孩子的情绪和心态是内心的真实反映。当孩子出现沉默、厌学或易怒等情况时,这往往是内心困扰的信号。家长应敏锐捕捉这些变化,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

例如,大多数孩子的情绪会受到分数的影响,考得好的孩子回到家后话都要多很多,而没考好且很注重学习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闷闷不乐。如果家长能注意到这一点,及时与孩子沟通并给予鼓励,则会帮助他们缓解情绪,重拾信心。

第二,带孩子参与多样活动。

活动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还可以锻炼社交能力。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适合的活动,如体育、艺术、社区服务等,并确保孩子定期参与。

在活动前,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孩子参加活动的期望、担忧和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应强调参与的重要性,而非结果。例如,孩子想参加绘画班,但是又担心绘画不好被人取笑。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打预防针”,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理解你的担心,你担心的这种情况可能有。但我们是去学习绘画的,自己不断进步就好。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学习,课程结束的时候,肯定会画得非常好。”

当孩子面对失败时,家长的情感支持至关重要。但是家长的鼓励绝不是简单的一句“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努力!”家长可以通过复盘活动引导孩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第三,挖掘孩子的优势,增强自信。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优势。家长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长处。当孩子出现自卑或缺乏自信时,提醒他们关注自己的优势,有助于提升其自信心。

例如,小刚在数学方面不如人意,但妈妈发现了他在英语、记忆和表演方面的天赋,妈妈还表示愿意帮助小刚提升数学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小刚不仅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提升了自信心,而且在妈妈的鼓励下也愿意学好数学。

第四,鼓励孩子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在面对复杂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是必要的。家长可以考虑带孩子与心理老师或咨询师进行交流。例如,小丽最近因为学习压力大而出现了焦虑情绪,家长发现后,决定带她去找心理老师进行咨询。心理老师通过和小丽的交流,了解到她的困扰所在,并给她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经过几次咨询后,小丽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学习也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

需要提醒的是,在去找心理老师进行咨询之前,必须取得孩子的同意,并向他们解释心理咨询的正面意义,避免孩子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多观察、多交流、多鼓励以及寻求专业心理支持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升他们应对困难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地前行。

3.社会因素

小张在高中的时候曾梦想成为一名老师,但他的朋友们都劝他要追求高薪的新工科,如计算机、电气自动化或电子信息等专业。在朋友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小张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最终,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选择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但是不擅长物理学科的他,一学习电路理论、电机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些“烧脑”的专业课就头大,最终“挂科”不少,最后竟产生了退学的想法……

小张因受社交圈子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迷失自我,追求他人眼中的“成功”。这反映了从众心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从众是指在社交环境中,人们往往会倾向于与群体保持一致,以避免被孤立或排斥。 小张的朋友们都追求高薪的新工科专业,这种群体压力使得小张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由于没有人去帮他评估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导致其盲目跟风,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帮助孩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关注孩子的社交环境和朋友圈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社交环境和朋友圈子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家长需要时常关注孩子的社交环境,了解他们的朋友们的观点和态度。

例如,在和孩子聊天时,家长可以询问他们对某些社会现象或热门话题的看法,从而了解孩子的观点是否受到了周围人的影响。

如果发现孩子的观点或追求受到了不良的影响,那么家长可以适时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切勿跟风。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很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和影响。家长需要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要盲目跟风或模仿他人。切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适合隔壁老王家孩子的未必适合自家孩子。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坚定追求适合自己的梦想。

第三,及时给予孩子支持,共同解决困惑。

当孩子面临困惑或选择时,家长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如果孩子在面对别人的影响时感到困惑或不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那么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

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各种可能的选择和结果,然后一起分析每种选择的利弊和风险。通过这样的过程,孩子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标,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在面对社会因素的影响时,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成为更加优秀和有价值的人。

马云曾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梦想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孩童时期。梦想犹如明灯,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重视并鼓励孩子坚持自己的梦想,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引导,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致梦想

每个人心中曾经都有一个梦想

随着时光流淌

是什么让它消失

让自己遗忘

偶尔谈到那渐行渐远的梦想

只能感叹

世事变迁

那不过是孩提时代

幼稚的想象

随着成长

人生却越来越迷茫

仿佛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过多的担忧

让现实充满太多的恐慌

每个人心中

依然需要曙光

那一缕光就是梦想

评估现状

找到适合自己切实可行的梦想

感兴趣且擅长

逐梦之旅偶遇挫折

其实也很正常

不畏风雨坚定方向

尝试接纳积极合作

自我实现不断成长

终有一天

我们会拥抱属于自己的梦想 tSck6Bjt5DnOLkdkwHytdwxXhQ+iY+BTD4nAIAtfA3mXnGj8DdaXxXQ0Y7h0n5o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