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2 再看学习的“失重感”

小明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骄傲。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他深夜里的辗转反侧和无尽的迷茫。小明的书桌总是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参考书和习题集。这不仅仅是他的学习资料,更像是父母和老师期望的具象化。小明在日记中写道:“我努力学习,是为了让父母开心,为了老师的表扬,为了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但当我放下笔时,心中却空空如也。”

小明的经历并非个例。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体验到这种学习上的“失重感”。他们或许拥有出色的学业成绩,但内心却感到空虚和迷茫;他们可能按照既定的路线前行,但却对前方的目标缺乏热情和认同。这种“失重感”正是学习动力缺失的直接体现。这也是“学习焦虑”“空心病”等词汇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直接原因。

那么,学习为何会失去色彩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外在动机过强

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中,家长和老师的期望、社会的竞争压力往往成为推动孩子学习的主要动力。然而,过度依赖外在奖励和惩罚,容易让孩子忽视学习的内在价值,将学习视为满足他人要求的任务,而非自我成长的需求。

小明曾是一名聪明且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的父母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够考上顶尖的大学,为家族争光。当他考试成绩好的时候,父母会给予他奖励;反之,则会有责备和批评。在这种环境下,小明逐渐形成了“为父母学”的心态。他努力学习,但内心却感到空虚和迷茫。每当他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他不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担心父母的反应。有一段时间,父母因为工作暂时无法关注他的学习,小明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他开始逃避学习,成绩也迅速下滑。

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这种外在动机的过度强化,不仅削弱了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还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当有一天,孩子不想为他人而学习的时候,就容易倦怠。

2.目标缺失或错位

许多孩子缺乏清晰、长远的学习目标,或者将目标仅设定为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等。这些外在目标虽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往往缺乏与孩子的个人兴趣和价值观的关联。因此,当孩子们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们很难从内心找到坚持下去的动力。此外,一些孩子可能将学习目标设定得过高或过低,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或失去方向感。

小涵是一名成绩中等的高中生,长期受父母的影响,深信唯有考上名牌大学,未来方能光明。因此,她几乎完全聚焦于这一外在目标,每天刻苦学习,参加各种补习班和模拟考试。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发现即便在学习上付出巨大的努力,也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她渐渐感到迷茫和疲惫,心里更是恐慌。

对于小涵来说,找到与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相符的目标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她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找到真正的动力和方向,不再迷失于外界的压力和期望之中。

3.缺少成就感

在应试教育中,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这使得部分孩子在努力后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鼓励,从而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当孩子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他们可能只会得到短暂的喜悦和满足感,而当他们面对失败或挫折时,却可能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沮丧之中。这种缺乏持续成就感的学习环境很难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小红是一名初三的学生,她对数学充满热情,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钻研难题。然而,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她虽然解答出了很多复杂的题目,但因为一个小错误,最终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成绩公布后,她的家长因为她的失误对她进行了批评。小红觉得自己的努力被忽视了,她的成就感瞬间消散,对学习的兴趣也大打折扣。

小红是许多在应试教育下学习的孩子的缩影。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教育的真正目标 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富有创造力和有责任感的人,而不是一台只会追求高分数的机器。” 如果评价方式过于关注结果,忽视了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成长,就会让他们在取得好成绩时难以获得持续的成就感,而在面对失败时容易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沮丧之中。因此,家长要多注意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过程评价,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4.自我认知不足

缺乏自我探索和自我认知的孩子,难以形成稳定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因此,在面对学习的选择时,他们容易随波逐流,难以找到真正激发自己热情的方向。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迷茫和不确定感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小杰是一名初中生,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他不清楚自己在哪些领域有天赋。每当老师或家长问及他的兴趣和目标时,他总是含糊其词或回答“都可以”。因此,在选择课外活动时,他总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参加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但从未真正感受到乐趣所在。久而久之,他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

正如 古人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潜力,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V+/v1adJySZvhN8aBGa0LmsDGwzGGRhrnzrNLWW54poaInKoe47ztdm+j/JC94Q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