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366—2009《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中2.3对“综合标准化”(complex standardization)的定义:
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标准综合体,并贯彻实施的标准化活动。
综合标准化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围绕主体对象的标准化目标,有计划地推进设计、工艺、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生产设备、使用维护等方面标准的选用、制定与修订工作,其目的是确保体系内各环节标准之间实现技术协调、数量配套,共同满足主体对象在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和生产需求等方面的要求,最终系统性解决主体对象的标准化问题,形成该主体对象所需的成套标准(即标准综合体)。该成套标准在现阶段的标准化工作中也常称为标准体系。
例如,20世纪80年代,大量引进的彩电生产线亟需高质量的国产元器件配套,而国内相关元器件制造企业缺少科学合理的标准指导生产。为解决彩电国产化率低及国内产品可靠性差、稳定性不足、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我国广泛开展产业及标准化调研和协调工作,组织实施“彩色广播电视接收机综合标准化”项目,最终形成了涵盖元器件、材料、整机等领域的彩电综合标准化体系。该体系包含344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一举措大大加快了彩电国产化的步伐,促进国产彩电产量和质量水平迅速提高。到1989年,我国彩电年产量达到1000万台,跃居世界第三位,我国从彩电进口大国成为彩电出口大国。
当前,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兴起,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攀升,原有行业边界逐渐模糊,行业间的交叉融合趋势日益凸显。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车联网、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均应用了综合标准化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标准化工作。这些工作打破了传统的行业和领域分割,形成了目标清晰、领域全面、技术协调的标准体系,有效发挥了标准对推动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