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了解AIGC

2024年10月8日,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J.Hopfield)和图灵奖得主、“AI教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E.Hinton)。获奖理由是,表彰他们“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的奠基性发现和发明”。

1.1.1 AI是什么?

要了解AIGC,首先要明确AI是什么?AI简单说就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和解决问题,它可以使电脑理解人说的话,识别图片和文字,和人聊天,解决各种问题,学习新知识,甚至执行实际操作,比如说控制机器人或者驾驶汽车等。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赋予机器听、看、学、行的能力。

人工智能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科技领域,它集合了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旨在创造能够执行人类认知任务的人造系统。这些系统通过接收输入(数据或感知信息)并应用算法处理这些信息,以完成特定的功能或任务,通常这些任务与人类或其他动物的认知功能相关。

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其能力和应用范围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也称为专用人工智能,专门设计来处理一项或几项特定任务,例如语言翻译、股市分析或自动驾驶。这种类型的AI在其特定领域内可能展现出超越人类的效能,但它们缺乏真正的理解或意识,其功能受到创建时设定的限制。与之相对的是强人工智能,理论上这类AI能够执行任何认知任务,具备意识、自我意识和情感。强人工智能旨在不仅复制人类的行为,还能理解和学习任何一种人类可以执行的智能行为。不过,尽管理论上的描述非常吸引人,强人工智能目前仍然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现实中尚未实现。

人工智能的核心目的在于模仿、延伸乃至扩展人类智能,通过提高机器的功能和自主性,以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更广泛领域,推动技术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和理论将继续扩展,为未来的科技革新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的可能。

1.1.2 AIGC是什么?

AIGC就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以使用GPT等AI工具,了解AIGC是什么?

问:

AIGC是什么?

答: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 ntel l igence Generated Content)是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内容。这种技术可以应用在更多领域,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内容的生成。

(1)文本生成

利用AIGC技术,人工智能模型可以根据给定的指令或数据自动生成文章、报告、故事、诗歌等文本内容。这些模型通常是基于大量文本数据训练的,如GPT系列模型,能够理解和生成具有一定逻辑和语言流畅性的文本。

(2)图像和视频生成

在图像和视频生成领域,AIGC技术可以创造出全新的视觉作品,如画作、照片风格的图像和动画视频。模型如Stable Diffusion等,通过理解色彩、形状和空间关系,能够生成具有高度创意性和视觉冲击力的视觉内容。

(3)音频生成

音频生成包括音乐、语音和声音效果的自动化制作。例如,AI可以根据特定的风格和旋律参数创作音乐,或者模拟特定人声进行语音合成。

(4)应用场景

AIGC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内容创作:自动写作和艺术创作,帮助内容创作者扩展创意和提高生产效率。

教育培训:生成定制化的学习材料和模拟交流场景,用于教学和培训。

媒体与娱乐:自动生成新闻报道、电影剧本或视频游戏的环境和角色。

商业广告:创造吸引人的营销材料和广告内容。

AIGC技术为创造和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原创性、版权和伦理等方面的讨论和挑战。

1.1.3 AIGC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人工智能起源于1950年,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提出了“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通过对话表现得像人类,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具备了智能。

(1)人工智能萌芽与探索

1956年的夏天,一群先驱科学家,包括麦卡锡和明斯基,在美国的达特茅斯学院聚集,开展了一场关于机器如何模仿人类智能的讨论,这次会议叫作达特茅斯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术语,从此开启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历史篇章。

从那时起的十年间,人工智能领域经历了初步的繁荣。伴随着创新的概念和理论的涌现,大量研究人员纷纷投入这一新兴领域,期间涌现出了多项引人注目的成就:

1959年,人类见证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

1964年,世界上第一台聊天机器人被创造出来。

◆ 早期发展瓶颈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人工智能(AI)早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规则系统来模拟人类思维,这种方法被称为符号主义(Symbolism),主要依赖逻辑和规则推理的复杂计算。这种方式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能够解决特定问题的专家系统。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AI遇到了重大的技术瓶颈,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

早期的AI系统大多只能处理预设的规则,无法应对超出这些规则范围的变化。这种限制让AI的实际应用能力显得相当薄弱。研究人员意识到,现实中的问题比他们最初设想的要复杂得多,很多情况无法通过简单的逻辑规则来解决。AI系统需要更灵活的推理和学习能力,而这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难以实现。硬件设备的性能也严重制约了AI的进步,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的匮乏让AI系统处理庞大数据的能力不足。

这些技术上的限制,加上AI无法满足过高的预期,导致了AI发展的第一个“寒冬”—一个时期内研究资金减少,公众信心下降,研究进展放缓。然而,这一阶段的挫折也为后来的突破打下了基础,推动研究人员思考新的方法,如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兴起。AI虽然经历了挫折,但它的潜力并未被彻底否定,而是进入了新的探索阶段。

◆ ELIZA

1966年,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Joseph Weizenbaum在ACM上发表了科学性论文—“ELIZA-a computer program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n and machine”,文中提到一个新的词汇即ELIZA,这是一个早期的人工智能的程序,是人工智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可以称作为第一个尝试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人进行对话的计算机程序。其聊天界面如图1-1所示。ELIZA最著名的实现是“心理治疗者”模式,特别是模拟罗杰斯心理治疗的方式。在这个模式中,ELIZA通过重复用户的话或提问,形成一个看似理解用户言语的印象。ELIZA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模式匹配技术和脚本语言,称为“转换规则”,来分析用户的输入并生成回复。这种方式使得ELIZA能够对输入进行一些基本的响应,但实际上它并不理解对话的内容。

图1-1 ELIZA的聊天界面

◆ 专家系统

DENDRAL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斯坦福大学的爱德华·费根鲍姆(Edward Feigenbaum)等科学家开发的计算机程序,它被公认为人工智能历史上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的设计初衷是帮助化学家进行分子结构的分析,特别是用于确定有机分子的分子结构。这一程序的问世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专家系统和知识工程研究的开端。

DENDRAL主要由两个核心模块组成,分别是知识库和推理机。

知识库可以理解为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其中存储了化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分子结构的规则和实验数据。通过不断积累和更新,这个知识库得以逐步扩展,囊括更多的专业信息和化学规则。DENDRAL利用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基于科学知识的分析支持。

推理机是专家系统的关键部分,能够模拟专家的推理和判断过程。它从知识库中提取必要的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生成分子结构的可能性方案。具体来说,推理机根据用户提供的分子成分、分子质量和其他实验数据,在知识库中查找相关规则,并以此为依据来推测分子的可能结构。最终,它将给出最符合条件的结构建议。

DENDRAL的诞生开启了将知识和推理引入计算机系统的先河,使得计算机不再只是被动的数据处理工具,而是具备了辅助决策的能力。它的成功验证了专家系统的可行性,并展示了通过知识库和推理机结合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潜力。这种模式后来成为许多专家系统的设计基础,被应用于医疗诊断、金融分析、机械维护等众多领域。

◆ 感知器

人工智能发展的早期阶段,感知器被视为模拟人脑工作方式的初步尝试。这一时期的人工智能研究者希望借助简单的数学模型实现人类大脑的某些功能。感知器阶段由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启发发展而来,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够“学习”二元分类问题的机器,比如判断“是”或“否”的情况。感知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模仿神经元的“激活”过程,通过加权输入并与阈值比较,输出分类判断。

感知器以一种“加权求和”的方式来处理输入数据。简单来说,输入的数据可以看作一个个特征,比如对于水果的判断,颜色、大小、形状等都可以作为特征输入。感知器会给这些输入特征分配权重,用于表示它们在分类判断中的重要性。输入特征经过加权求和,结果与一个“阈值”进行比较。假如这个和值超过阈值,感知器的输出会是“1”(表示属于某类,如苹果),否则输出就是“0”(表示属于另一类,如橘子)。这种模式让感知器可以“学习”如何区分两种结果。

尽管感知器在简单分类任务中表现良好,但它的主要问题在于只能解决线性问题。换句话说,感知器只能处理那些可以用一条直线分开的数据,而不能处理更复杂的分类问题。例如,马文·明斯基的研究指出,感知器无法解决“异或(exclusive OR简称XOR)”问题。XOR问题的逻辑是,如果输入只有一项为真则输出为真,而如果两项都为真或两项都为假则输出为假。这种情况无法用单层感知器处理,因为数据不可能用一条直线划分,需要非线性的方法才能实现。

明斯基在1969年与西蒙·派珀特合著的《感知机》一书中揭示了单层感知器在处理XOR问题上的不足,这一发现让许多人工智能研究者对神经网络的前景感到失望。由于单层感知器无法处理非线性问题,而当时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训练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的研究一度陷入停滞。这个时期被称为人工智能的“低潮期”,因为人们意识到,要实现复杂的智能系统,仅仅依靠感知器这样的简单模型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感知器有明显的局限,但它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科学家逐渐认识到,只有构建多层感知器,即更复杂的神经网络,才能解决非线性问题。然而,训练这种多层网络的算法还不成熟,直到后来反向传播算法的提出,才让人们能够有效地训练多层神经网络。这一进展使得神经网络的研究再次活跃起来,并成为现代深度学习的基础。感知器阶段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尽管它本身受限于线性问题,但它带来了计算机模仿人脑思维的尝试,让人们对“机器学习”有了最初的概念,并为多层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诞生打下了基础。在今天的人工智能领域,感知器的原理依然存在于各类模型中,它的核心思想在深度学习的复杂结构中得到了传承和扩展。

(2)机器学习阶段的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的发展阶段可以看作人工智能历史中的一次重要转变。早期的人工智能依赖于硬编码的规则和逻辑,这要求程序员输入详尽的指令和知识,以便机器能够执行特定任务。然而,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快就显现出来,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或未知问题时,机器往往表现得不够灵活或有效。

机器学习的出现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方法。这一阶段,机器不再仅仅依赖程序员提供的规则,而是通过分析和学习大量的数据来“自我教育”。简单来说,机器学习使得计算机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优化来自行发现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式类似于人类学习新事物的方式—通过大量的例子和重复实践,逐渐掌握规律和技能。

以“深蓝”为例,它通过分析成千上万种可能的棋局来选择最优的下一步。它不仅仅是遵循固定的规则,更多的是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学习如何取得胜利。这一过程中,“深蓝”通过对巨大数据量的处理和模拟,优化自己的决策过程,从而能够在棋局中预测并超越人类对手。

(3)深度学习阶段的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阶段的人工智能是这一领域一个革命性的进步,主要依赖于大量数据和复杂算法的结合,来模拟人类大脑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的核心是神经网络,这是一种设计灵感来自人脑的计算模型,包含有多层(或者说是“深度”)的处理层,每一层都负责从输入数据中提取并处理信息。

深度学习能够自动从大量数据中学习到复杂的模式和特征。在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中,需要人工提取特征并选择模型,这既耗时又可能因为人为选择不当而限制模型的性能。而在深度学习模型中,模型自动从数据中学习特征,无须显式地编程。这使得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语音处理和自然语言理解等多个领域表现出超越传统方法的能力。以图像识别为例,深度学习模型会通过多个层次逐步理解图像内容。在初始层,模型可能只识别简单的图像特征,如边缘和角点。在更深的层次,这些初级特征被组合成更复杂的结构,如形状和纹理。在顶层,模型能识别出复杂的图像内容,如对象和场景。这种层次化的学习方法模仿了人脑在视觉处理中的工作方式。

深度学习的另一个关键优势是其能够通过“端到端学习”直接从原始数据到最终结果。这意味着,给定足够的数据,深度学习模型可以自动找到最优解决方案,而无须人工干预。例如,在AlphaGO这样的程序中,通过分析和学习数以千计的棋局数据,它能自动发现有效的策略和战术,最终达到或超越人类顶尖水平。这种学习能力的背后是巨大的计算资源,尤其是GPU(图形处理单元)的广泛应用,它能够处理并行计算任务,极大地加快了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速度。此外,互联网的普及和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提供了深度学习发展的基础,因为这些技术为训练复杂的模型提供了必需的大数据环境。 H1DnDEylXfYgaDI/DcJBtpZF+9aw+ZSUQEsRJvw9aW4iEWdGNEgaLjDjs2Tes3m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