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子弹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变得没有威胁性,那么相反的情况也是可能发生的:以很低的速度扔出“和平的”物体,却会产生破坏性的效果。在列宁格勒—第比利斯(1924年)的汽车比赛中,高加索乡村的农民们向车手扔西瓜、甜瓜和苹果,表示欢迎从身边疾驰而过的汽车。这些无害的礼物并没有令人感到愉快:西瓜和甜瓜砸瘪、压坏和打破了车身,苹果落到了车手身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发生这件事的原因很清楚:汽车自身的速度加上被扔出的西瓜或苹果的速度,将它们变成了危险的、有破坏性的炸弹。不难计算出,10克重的子弹的运动能量与以12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汽车投掷的4千克西瓜的运动能量相同,但西瓜在这种条件下的穿透效果不能与子弹相比,因为西瓜没有子弹那么硬。
图21 向快速行驶的汽车投掷的西瓜变成了“炮弹”
当大气层上层(所谓的平流层)的高速航空发展起来时,飞机的速度将达到3000千米/小时左右,达到了子弹的速度,飞行员将不得不处理类似于前面提到的现象。也就是说,这种超高速飞行航线上遇到的每一个物体都会变成毁灭性的炮弹。如果撞上从另一架飞机上掉下来的一把子弹,即使不是迎面而来,也会像是被机关枪扫射一样:落下的子弹会像机关枪子弹一样击中飞机。由于这两种情况下的相对速度是相同的(飞机和子弹的速度都接近800米/秒),因此碰撞的破坏性后果也是相同的。
相反,如果子弹以相同速度在飞机后面飞行,那么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对于飞行员来说,它就是无害的。1935年,火车司机博尔谢夫巧妙地运用了这个事实,即物体以几乎相同的速度在同一个方向上移动,发生接触时并不会产生严重碰撞。他用火车挡住了一辆36节车厢的列车,并且接触的时候没有产生撞击,从而避免了一场铁路事故。这件事发生在南方铁路的耶尔尼科夫—奥尔尚卡区间段,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在博尔谢夫驾驶的火车前面行驶着另一列火车,前面这辆火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蒸汽不足停了下来,然后它的司机开着火车头和几节车厢继续前行开往车站,把剩下的36节车厢留在了铁轨上。没有安装刹车片的车厢以15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后滑动,几乎就要撞上博尔谢夫开的那列火车了。这名机智的司机注意到了危险,他停下了火车并将其往后倒,速度也逐渐提高到15千米/小时。多亏了这种方法,他成功地将所有36节车厢挨到了自己开的列车上,没有造成丝毫损坏。
最后,还有一个装置基于同样的原理,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在移动的火车上写字。在火车行驶过程中,在火车上很难写字,因为铁轨接缝上的震动不是同时传递到纸和笔尖。如果有装置可以把纸和笔安排在同一时间受到震动,它们就会相对地稳定下来,这样在火车上写字就不会有困难。
这是可以通过图22中所示的装置来实现的。把拿着钢笔的手固定在木板 a 上,木板 a 可以在木板 b 的凹槽中移动;木板 b 可以沿着另外一个木框的卡槽滑动,书写时可以放在车厢的桌子上。正如我们所见,手有足够的移动空间,可以一个字母接着一个字母、一行又一行地写字;与此同时,木板上纸的每一次震动都会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强度传递给握笔的手。在这种情况下,在行驶的火车上写字变得像在静止的车上一样方便;唯一的障碍是眼睛的视线在纸上一直跳动,因为头部和手并没有同时受到震动。
图22 一种方便在行驶的火车上写字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