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起念要译克罗齐的“美学”,远在十五六年以前,因为翻译事难,一直没有敢动手。这十五六年中我却写过几篇介绍克罗齐学说的文章,事后每发现自己有误解处,恐怕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对不起作者,于是决定把“美学”翻译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看作者的真面目。
“美学”是克罗齐的第一部著作,它所讨论的不仅是普通的美学问题,尤其是美学在整个哲学中的地位,审美活动与其他心灵活动的分别和关系。克罗齐对于哲学自有一个系统,美学在这个系统里只是一个项目。他写完“美学”以后,继续写了三部书——“逻辑学”“实践活动的哲学”“历史学”——才把他所谓“心灵的哲学”全部和盘托出。不过后来的三部书的要义都已在“美学”里约略提及,所以“美学”这部书含有他的全部哲学的雏形,不能只当作一部专讲美学的书去看。
克罗齐的文章有它的逻辑的谨严性,意思表达到恰能明白为止,不再去发挥,也不讲究词藻的修饰,所以表面看起来像很干枯,有时像过于简略,没有一般写艺术问题的文章那么“美”。它的好处在精确不枝蔓。读这种文章,如同读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文章一样,当然很费力;唯其要费力,读者就要读一句,想一句,不能走马看花,或是只被动地接受,所以费力有费力的收获。
我自己写文章,一般以流畅亲切为主,翻译这书时却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作风以求对于作者忠实。我起稿两次,第一次全照原文直译,第二次誊清,丢开原文,顺中文的习惯把文字略改得顺畅一点。我的目标是:第一不违背作者的意思,第二要使读者在肯用心求了解时能够了解。
因为原文太简,有时援引中国读者所不很熟习的学说或典故,所以我在译文之后附着简明的注释。
原书分原理与历史两部分,我只译了原理部分,所以书名也改为“美学原理”,这并非因为历史部分不重要,而是因为克罗齐写美学学说史,完全照他的直觉即表现那个观点出发,与他的学说无关的一概从略。所以“美学”的历史部分不能当作一般的美学史去看,对于初学者没有多大用处。
我根据的本子是昂斯勒(Douglas Ainslie)的英译本,一九二二年伦敦麦美伦书店出版(Benedetto Croce: AESTHETIC as Science of Expression and General Linguistic ,Macmillan & Co.Ltd.,London,1922),译时并参照意大利原文本第五版。因为我发现英译本常有错误或不妥处,原因在译者的哲学训练不太够,而且他根据修正的是原文第四版(一九〇九年版),克罗齐在第五版(一九二二年版)里已略有更正。
朱光潜
1947年2月